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本期專題

2024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兩大焦點單元 從緬甸到斯洛伐克,以紀錄片回應歷史與時局

No. 287113/03/25

文、圖/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23

2024 TIDF 主視覺。

第14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將於5月10日至19日盛大開展,匯集世界各地近140部精彩紀錄片,並在疫情後首度迎來近百位國際影人,讓觀眾有機會能在映後跟導演面對面交流。放映與座談之外,更將舉辦講演表演、延伸展覽,盼以豐富多元的內容,拓寬觀眾對紀錄片的想像,為大家帶來一場紀錄片的盛宴!

 

今年影展以斯洛伐克的兩位重要導演——彼得.克雷克斯(Peter KEREKES)與維拉.恰卡紐娃(Viera ČAKÁNYOVÁ)作為焦點影人,精選13部他們的經典代表作,並邀請兩位導演於影展期間來台和觀眾交流。

123

《烹煮歷史》(Cooking History, 2009)劇照。

克雷克斯擅以詼諧視角與細膩的觀察另闢蹊徑,帶領被攝者重演記憶或以表演行動諷諭時局,由小見大切入複雜的國族命題。例如作品《烹煮歷史》(Cooking History, 2009),便尋訪二戰、車臣戰爭等多位軍廚、伙房兵和獨裁者御用名廚,透過廚事對歷史提出幽默而犀利的叩問。

 

恰卡紐娃早期作品混合紀實虛構,多呈現後共產時代人民的生活情狀。本次影展選映的《失憶日記》(Alda, 2009)與《失憶實錄》(Olda, 2010),取材阿茲海默症患者歐莉的真實日記和影像,將日記轉化為劇本,邀請本人獻聲詮釋,重新搬演為失憶所苦,卻能自嘲自娛的日常。

123

《失憶日記》(Alda, 2009)劇照。

另一焦點單元「時代的隱喻:名為緬甸的真實」以近年新作為主,往年舊作為輔,共展映26部跨類型的緬甸電影。從心情日記、前線紀錄、未來狂想,到音畫實驗等表現形式,創作者們記錄外在現實或訴說內在感受,這些影片共組成緬甸的真實。

 

趙德胤新作《診所》(The Clinic, 2023)將鏡頭對準仰光診所想拍電影的男醫生,故這個「診所」裡紀錄與劇情交織,拍與被拍被辯證著。本屆也選映此醫生——翁明的首部紀錄短片《我的診所》(The Clinic, 2010),穿梭生死病痛間,他的視角抒情柔軟,一樣的診所,在兩創作者眼中,有了不一樣的風情。

123

《診所》(The Clinic, 2023)劇照

2024 TIDF 第14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日期|05/10(五)至05/19(日)

映演場地|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光點華山電影館、台北京站威秀影城、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官方網站 www.tidf.org.tw

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TIDF.info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