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本期專題

我的字詞語音樂歌備忘錄—評混種當代歌劇《天中殺》

No. 277112/05/25

文/張啟豐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副教授)
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授權使用
攝影/陳建豪

111

《天中殺》劇照

《天中殺》以「混種當代歌劇」為標榜,將罕為人知、以日文寫作的臺灣作家黃靈芝小說《天中殺》搬上歌劇舞臺,獨具意義。在近年北中南輪番製演(西方)歌劇的風潮中,《天中殺》別具質感與光亮,並指射出一個令人期待的方向。就「混種」情形而言,在音樂方面,呈現歌劇(李元貞作曲)與爵士樂(謝明諺編曲)的雙聲輪唱;在語言方面,則是臺語、華語、日語的多語紛呈(與對話)。總體而言,實係以「混」為名,而眾聲喧嘩。綜觀全劇,舞臺空間俐落單純,導演鴻鴻手法節制而有效、不搶焦而能突出重點,不僅使整部歌劇具整體感,且讓歌者充分發揮演唱與表演能量,甚至有歌者「唱演合一」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111

《天中殺》劇照

全劇由說書人(黃大旺飾)揭開序幕,並在歌劇演出關節處出現,說明/加註/串接情節,直到劇末,全程使用日語,當即對應到小說原文(日文)狀態。日語系統似乎僅乃自我表述,並未真正與劇中人使用的語種(臺語、華語)進行對話、溝通,就不諳日語的觀眾來說,(如果不看字幕)則是一個有音聲無字義的系統,意外地成為音樂/聲響的一部分。至於就全劇情節而言,此一日語系統則可視為外環/外層結構,包裹內在情節、事件之進行。自然而然地,臺語和華語就承擔情節、事件之進行,以及最主要、最重要的全劇演唱。臺語、華語在劇中角色及音樂的設定和運用,頗為貼切自然,編劇鴻鴻的歌詞以及MC JJ、蕭茜的臺語歌詞翻譯多能符合/掌握角色形象、性格及所處情境。雖然開場許家英(翁若珮飾,華語)向黃桑(林義偉飾,臺語)租屋一段,讓兩個語種真的在臺上進行問答對話,但由於絕大部分內容謹守華語/臺語限域,聽起來較具「特別感」,而不若其他段落自然(當然,真實世界中,確實存在這種「異語溝通」的狀況,不足為奇)。
 

11

男主角黃桑(林義偉 飾)

就臺語系統而言,男主角黃桑歌詞無疑是全劇最精彩的部分——不論臺語詞句的選擇與使用,都在語言脈絡之中,而且十分貼切準確地呈現黃桑心境和心聲,實為臺灣原創歌劇難得一見的珠玉之作。此外,裝潢廠商(趙方豪飾)的「訐譙」亦是一絕,連珠炮式的字詞罵語,在他以節奏帶領詞句並以重音強調重點字的表現下,閃亮展現字清句明的臺罵音樂性,令人印象深刻! 談到歌者表現,林義偉所演繹的男主角黃桑無疑是全劇最光燦奪目的耀眼!在作曲李元貞的設定與創作下,黃桑唱說的臺語歌詞已經相當能掌握語言聲調及語韻特色;而林義偉唱演合一,有效詮釋黃桑的喜愛惡悲,演來不見生澀,而且游刃有餘,在臺語唱說方面,不僅咬字清晰、收音完整,語音聲調的高低抑揚、緩急頓挫,更是自然流轉。整體而論,其節奏精準、行止自然,不僅對角色詮釋大大加分,更展現他對於語言與演唱的極佳駕馭能力!能有如此令人驚艷的表現,首先當然是作曲者願意/能夠體察語言聲調及字音韻律的特色而化為音符,例如:「心裡有話,開喙無聲」……等,這樣英雄們才有用武之地!
 

回望歷來臺灣原創歌劇,《天中殺》歌者的精彩表現,固然令人印象深刻,卻也凸顯一向以來尚未能有效改善甚至解決的現象:「開喙有聲,唱出無字」。如今,起碼在《天中殺》的嘗試下,已經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表現。當然,咬字發音與歌者演唱密切相關,而音樂旋律是否與語言旋律搭合,更是關鍵!《天中殺》鉤沉臺灣文學罕為人知且精彩之作而搬上舞臺,且因小說本身的特色及屬性,再加上精彩的詞句編作,以及作曲者願意親近語種,讓歌劇本身、歌者本身都能發送光芒!再者,歌者對於詞語及音樂整體詮釋的表現,更讓這一部歌劇除了在發掘黃靈芝及其作品這一層重要意義之外,開展臺灣當代原創歌劇的另一個值得期待的方向。


 

▆天中殺

演出時間│03/17(五)至03/19(日)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04/28(五)至04/30(日)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