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本期專題

飛吧飛向人群的青鳥

No. 277112/05/25

文/黎家齊
圖/台北打擊樂團、差事劇團、闖劇場、小事製作

112年臺北市年度演藝團隊

111

小事製作《Je suis en forme》演出照©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林竣永。

三月底,臺北市文化局再次遴選出匹隻優遊的青鳥,盼在呵護與陪伴下,以劇場為出發,為市民、臺灣甚而友邦,展現這塊土地豐厚的文化底蘊與創意 。在臺北繽紛多彩的表演藝術團隊中,今年脱穎而出的青鳥們共同的特色就是「飛向人群」 。 如同我們首先要認識,以「民眾戲劇」劃出第一道虹的 「差事劇團」 。 這隻棲於寶藏巖的青鳥是由劇作家丶導演、詩人鍾喬於1996年創立,作品多以如詩的魔幻寫實風格,回應社會與土地的議題,呈現歷史考察、田調所得而聞名,創作方式善以工作坊的形式出發,找尋民眾的語彙並共同創作 。 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921大地震後,進入臺中石岡,與當地受災戶的媽媽們以劇場的方式,進行療癒與重建工作 。 他們以自身逾廿年的實踐,對臺灣民眾劇場與應用戲劇的發展影響至深,展現出特有的生命力 。

111

台北打擊樂團

111

差事劇團《千年之遇》 ,攝影:許斌。

111

闖劇場/2022年《吃史》 ,劇照/攝影 楊子逸。

111

小事製作團隊照,攝影:莊曜陽。

臺灣學習擊樂的人口密度可以説是全球最高的地方 , 由此可知臺灣擊樂在世界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眾多的打擊樂團中 , 展翅於1986年的「台北打擊樂團」 , 雖然以古典曲風悠揚國際三十餘年 , 但他們也著力於推動國人擊樂作品 , 邁向世界舞臺 ,多年來演奏過眾多國人作曲的創新曲目。近年來團員們更是將擊樂的音符敲向爵士樂 , 以更輕鬆跳躍的節奏 , 搖擺在臺北街頭。相較於之前的老將,接下來的這對青春擅舞的翅膀 ,為市民帶來的則是更平易近人的清新。同為科班出身的兩位編舞家 , 不約而同地將舞臺從藝術的殿堂搬到喧閘的街頭。秉持「把小事做好 , 就能成大事」的「小事製作」 ,是由13位專業背景各異的創作者,在編舞家楊乃璇以舞蹈為出發 , 所組成的表演藝術合作社。始於新生高架橋下的《週一
學校》 ,發起了一個人人都能參與的表演藝術課 , 讓近萬名原本彼此陌生的市民 ,—起體會並展現了對於身體表達的可能與想像。以「馬跑出了門」為名的「闖劇場」 , 團長黃懷德因照顧爺爺、觀察老人而開始了以挖掘老人議題的創作《老人流》,一鳴驚人,其後的舞作《吃史》,以吃一道在地美食、聊一段臺灣歷史的特殊演出形式,再次令人驚艷,今年他將以大稻埕碼頭旁的天水宮為基地,再度為「臺北」的天空畫下無盡的可能。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