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80112/08/25
文/圖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23 臺北詩歌節主視覺。
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2023年臺北詩歌節,策展人鴻鴻及楊佳嫻設定主題為「詩生萬物」,取《老子》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藉以簡明語言解釋世界如何生成,提取紛亂嘈雜的現實,安排剪裁,生成新世界,「三生萬物」更蘊含著濃縮了真實的飛躍性,而這就是詩所具備的力量。今年再度邀請國內外多位詩人與藝術家齊聚臺北,以詩歌穿越新世界。活動從9月23日起至10月7日,串連中山堂、紀州庵文學森林、光點台北、紅氣球書屋、臺北記憶倉庫、春雪書廊、左轉有書、文房及金門街上的咖啡廳等場地舉辦,帶領民眾飛躍臺北。
駐市詩人:碧娜(印度)。
跨界生活,居住在印度的地球公民──駐市詩人BINA 碧娜
特邀印度詩人碧娜擔任駐市詩人,兼具藝術策展人、小說家、詩人等多元身分的他也是《國際藝廊》(International Gallerie)的創辦人,身兼編輯、設計師、出版等職,這本全球性藝術與思想雜誌也屢獲殊榮,鼓勵多元文化。
國際詩人:杉本真維子(日本)。
國際詩人:歐黑利亞.拉薩可 © Raphaël Lucas
睽違三年,疫情後國際詩人再度到訪
邊界打開了,世界又是我們的了。國際詩人將再度親身到訪臺灣。除了駐市詩人外,今年邀請日本詩人杉本真維子、泰國詩人綺拉南.琵普蕾恰(Chiranan Pitpreecha)、香港詩人周漢輝、法國詩人歐黑莉亞.拉薩可(Aurelia Lassaque),來臺與詩讀者們見面暢談。
國際詩人:周漢輝(香港)。
國際詩人:綺拉南.琵普雷恰(泰國)。
杉本真維子已翻譯成中文的詩集《裾花》榮獲高見順獎。學者謝惠貞教授描繪其詩作,靜觀現代生活的境況和掙扎,藏有深刻的觀察及批判的力道,並揭露生活中潛藏的微妙心緒;綺拉南.琵普蕾恰是70年代泰國學生運動的知名人物。第一本基於個人叢林經歷的詩集《消失的葉子》獲得著名的東南亞(SEA)寫作獎,作品散見於詩歌、歷史、旅遊文章到社會評論;香港詩人周漢輝曾獲香港及臺灣二地多項文學獎,2018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參與國際寫作計劃,並有詩作入選《2022臺灣詩選》。以法語和奧克語(Occitan)寫作的法國雙語詩人歐黑莉亞.拉薩可,則熱衷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合作,近年也開始參與電影劇本創作,本次來臺也將於閉幕演出帶來他的雙語創作。
《百年對話:世紀初的火與光》開幕詩演出
透過文協百年四位鬥士林幼春、林獻堂、蔡惠如、賴和的詩歌,延續到新的世紀之初的詩人,串連起兩個時代、一脈相承的對話,邀請廖振富教授與詩人楊佳嫻擔任領航人,鬥鬧熱走唱隊及羅思容重新演繹臺灣漢詩及現代詩作,燭照我們前行的路向。
《百年對話:世紀初的火與光》演出:鬥鬧熱走唱隊。
《百年對話:世紀初的火與光》演出:羅思容,攝影:陳宥中。
《最初的語言‧今天的花朵》閉幕演唱會
透過兩組演唱與跨界演出,探索呈現雙語創作的聲響特色與多元文化風貌。上半場由法國詩人歐黑莉亞.拉薩可,以奧克民俗傳統裡的短歌謠搭配朗讀作為演出,搭配臺灣爵士音樂家徐崇育與王思雅應合協奏。下半場由充滿社會性的文藝實踐者詩人鍾喬與日本前衛音樂家坂本弘道合作,以客語和華語雙聲演出爵士與文學的交響。
音樂家周意紋。
鍾喬-黃鴻如攝影。
《詩生萬物,萬物有詩》詩與物的自由對話
以「詩生萬物」為題出發,分別以「五物」:植物、動物、食物、錯物(誤)、還有魚目混珠的杯中物為餌,邀請五位詩人騷夏、隱匿、潘家欣、羅毓嘉、鄭琬融,在金門街啡店駐站,與讀者在咖啡香中自由對話、親密接觸。
除了各式跨域活動外,也將播映由黃明川導演的紀錄片《波濤最深處》,另有七場講座,以敘事與入世、日常與感官、書寫與反抗、我土與命運、跨越與試煉、混雜的族群和混雜的語言為主題,邀請青壯輩詩人和專精學者,彼此切磋或異國交流。邀請您一同體現詩生萬物。
2023臺北詩歌節
時間│09/23(六)至10/07(六)
電話│0983-396-926(週一至週五10:30-18:00)
官網│poetryfestival.taipei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oetry.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