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本期專題

「是過去式是現在式也是未來式」- 2022 TAV藝術採集計畫

No. 270111/10/25

文╱圖───台北國際藝術村

散步計畫|魏欣妍。

散步計畫|魏欣妍。

2 0 0 1 年台北國際藝術村( Taipei Artist Village,簡稱TAV)在北平東路7號現址揭開序幕,執行文化外交、城市交流、藝術進駐等項目,從首都出發走向國際。以「台北藝術進駐」(Artistin-Residence Taipei)為名開展駐村計畫已走過20多個年頭,在2021年TAV執行角色滿20週年之際,回首過往,同時也預告著將在不久的未來遷居城南。

當身處異鄉城市,各種感官的開啟會扭轉過去的「刻板」經驗,當藝術村作為一個提供過程的基地,雖然載體有限,但想像無限。藝術家在進駐的過程會探索文化、採集生活,將異地的所見所聞結合個人過往歷程,而觀眾在走進藝術村時可以看見自己生活的城市與別人眼中城市的模樣。

窗中之窗|吳芊頤(2021)。

窗中之窗|吳芊頤(2021)。

可折疊的時間(二十年的距離)| 陳曉朋(2021)。

可折疊的時間(二十年的距離)|陳曉朋(2021)。

走進藝術村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的模樣。藝術村不是高藝術殿堂。它是一個根植於真實生活的場域,更具體一點說,住進藝術村,你的視線會常常在「在地觀」和「國際觀」之間來回對焦。這樣的對焦就是從日常點滴裡萌芽茁壯,用藝術文化創造了城市的高度及厚度。同時,在這裡的集體經驗召喚出一個以自由和開放交流的共通感。

2001年10月12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北平東路7號原為養護工程處辦公室舊址成立了「台北國際藝術村」,企圖透過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概念,將該場域重新規劃為藝術家創作與居住的空間。同時,結合臺北的城市特色,透過藝術進駐計畫,促進國內外藝術家與在地社群的互動與交流,擔任連接起不同文化的橋樑,踐履藝術的社會責任,實踐以城市為本的多元文化發展,建立起跨越國籍的網絡。其中包含了駐村、展覽、演講、表演、出版、架設網站、成立社群平台等強大的網絡結構。我們希冀針對對臺灣藝術與文化感到興趣的個人如藝術家、作家、評論家等等或非營利組織、駐村機構等國際組織,提供他們一個「開放空間」,一舉跨越區域性的文化及政治情境的侷限與框架,用更高的高度創造出自由且開放交流的無國界空間。

靜物研究II:島民|陳以軒。

靜物研究II:島民|陳以軒。

本次採集計畫延續20週年三部曲計畫,首部曲將駐村以詞性比擬,將幾個面向以「是名詞是動詞也是形容詞」轉化,是藝術家在創作途徑中的一個選項,駐留某處採集、感受,體驗未知,透過駐村去形容某種對空間、對基地、對城市的想像。今年,我們將藝術進駐的過程以時態劃分,不論是藝術家還是TAV的過去、現在、未來都面臨到挑戰,當實體被雲端取代,基地的逝去是否也順理成章,當真實與虛擬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遠端的想像是否也合情合理。

2022 TAV藝術採集計畫展覽現場。

2022 TAV藝術採集計畫展覽現場。

此外,今年特別規劃「鏈上駐村」進駐計畫,以「臺北想像」為題,公開徵選各國藝術家雲端駐村,並將駐村成果以虛擬展間的形式一同於採集計畫呈現,同時,我們邀請6位臺灣藝術家藉由本次計畫,採集城市素材,不論是曾棲居北平東路7號的藝術家們,或是由TAV選送出訪異地的創作者,透過作品,回放創作之於城市、之於自己、之於生態系為何種意涵,文化刺激除了給予創作生涯更豐厚的意涵外,還能提供觀者何種高度與視野。

▍「是過去式是現在式也是未來式」--2022 TAV藝術採集計畫
期程|11月19日(六)至12月18日(日)
開幕派對|11月18日(五)18:00-22:00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臺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7號)
參展藝術家|
實體展間:吳秉聖、周書毅、陳以軒、陳向榮、鍾承旭、魏欣妍
虛擬展間:2ENTER 貳進、天空看守所/熱浪、吳郁欣、郭律伶、無限惡意建築、
煮雪的人、項藍、電子派出所、萬事屋、蕭芸安(依首字筆劃排序)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