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本期專題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 TFAM Net.Open

No. 287113/03/25

文、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位於中山北路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南側的臺北藝術園區擴建工程於2022年正式動土,並預計在2028年底啟用。作為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延伸與拓展,不僅僅是在建築物以及硬體空間上被賦予容納更多觀眾、增加多元功能角色;在軟體內容上更肩負著對未來藝術發展的想像與可能性之實踐。因此,對應到本館原有的臺灣近現代美術史常設展示與研究的定位,新館則將朝當代藝術、新媒體或科技藝術、現場藝術、跨領域合作等類型深入探索,並積極拓展更多元的觀眾與社群。

123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線上展「卷積」(Convolution),喬恩.拉夫曼(Jon Rafman), 《S.S. Lacuna:序幕》(影像截圖),2023。

為實現未來美術館的新頁,以及因應數位化時代各種新科技在藝術創作或機構系統上的應用,我們希望透過建立「北美館開放網路計畫(TFAM Net.Open)」平台,讓它成為藝術創作者、工程師、科學家、藝術及製作團隊等角色匯聚與共創的樞紐。邀請策展人及藝術家在實體展覽之外,也挑戰虛擬載體的可能性;結合線上與線下的整合活動規劃,提供觀眾更多元的管道,接近藝術家的創作核心。經由在平台上發生的藝術計畫,凝聚關心前瞻科技與藝術發展的社群,更希望透過共製合作的過程,催生出美術館在知識、實踐、技術、系統等多面向的創新。

線上展覽「卷積」(Convolution)

123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線上展「卷積」(Convolution),鄭先喻,《互・異・外網》(影像截圖),2023。

今年春天,開放網路計畫將與與柏林KW當代藝術中心策展人納迪姆.薩曼(Nadim Samman)合作,策劃以「卷積」(Convolution)為展題的線上展,邀請紐西蘭/德國柏林藝術家西蒙.丹尼(Simon Denny,1982-)、加拿大藝術家喬恩.拉夫曼(Jon Rafman,1981-)與臺灣藝術家鄭先喻(1984-)等三位於此數位平台發表全新委託創作,以回應當代科技社會對實體空間以外的想像。

卷積的」一詞通常意指某狀態過於複雜或混亂;然而,在人工智慧領域,「卷積」指的是卷積神經網絡中,與圖像識別、視覺和文本生成有關的關鍵工程技術。本次展覽透過三位藝術家在作品中呈現不同型態的數位科技應用,例如由電腦運算生成的強大生產力為創作主題,或是針對由卷積模型產生的錯誤訊息與垃圾訊息,對急遽上升的社會影響做出回應,同時亦探索當代生活中現實與虛擬間日益模糊的邊界,並反映出當代生活正在經歷所謂的卷積時刻。在線上展推出的同時,計畫網站也邀請了臺灣獨立策展人黃祥昀為展覽規劃一系列的公眾活動,以講座、對談及工作坊等線上活動的形式,讓觀眾能更進一步瞭解數位科技對藝術家以及藝術產業所帶來的影響。除此之外,藝術家喬恩.拉夫曼也為美術館地下樓F展間特別規劃了作品《S.S. Lacuna:序幕》的錄像裝置版本,讓觀眾能有更完整的作品體驗。

123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線上展「卷積」(Convolution),鄭先喻,《互・異・外網》(影像截圖),2023。

線下計畫「共域」(Commoning)

同時,美術館地下樓E展間則推出線下計畫「共域」(Commoning),邀請在地關注前瞻科技與藝術的策展人/藝術家/社群規劃一系列主題活動。在以公眾參與為前提,藉由三個子計畫,討論藝術創作者/群體、公眾、美術館的共有未來,一同勾勒對於明日藝文生態系的想像。

「共域」之一(2024.4.20–5.19)#鄭文琦+吳其育

123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線上展「卷積」(Convolution),喬恩.拉夫曼(Jon Rafman),《S.S. Lacuna:序幕》(影像截圖),2023。

群島之海:在我們時代的網路化藝術社群

面對疫情後產生鉅變的全球藝術生態,第一場計畫主持人鄭文琦與吳其育共同推出「群島之海:在我們時代的網路化藝術社群」。以島嶼所構成的海洋系譜出發,憑藉五個「非同質性」島嶼的感性存有技術,反思技術媒介在藝術社群實踐的能動性,進而將「島」的隱喻,內化至重新部署的區域網絡。連續五週的活動將分別藉由一位策展人搭配一位藝術家,邀請民眾走進藝術創作核心,一同思索虛實整合如何深入藝術創作思維及影響藝術呈現方式

「共域」之二(2024.6.1–6.23)#眾聲道Volume Dao

123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線上展「卷積」(Convolution),西蒙.丹尼(Simon Denny),《元宇宙景觀》(影像截圖),2023

開路

今日新技術與新技術快速更迭,web3已朝我們拋出一連串待解的問題,與我們應從何思考藝術與前瞻科技的關係?臺灣知名加密藝術團體眾聲道Volume Dao的「開路」計畫,運用區塊鏈不可竄改的特質,讓區塊鏈技術留下民眾參與藝文活動的「在場證明」,也透過系列活動一一解密:何謂加密技術、如何運用加密技術同時隱蔽公眾身分與公開藝術足跡,以及如何增進未來藝術生態系中,藝術機構及其公眾的互動與認同。

「共域」之三(2024.7.13–8.11)#臺灣數位藝術中心

VR圖書室

近幾年XR領域蓬勃發展,無論是頭盔顯示器技術與設備的長足發展,還是沉浸場域的多樣化,鮮明的跨領域特質,與兼具藝術與商業的潛力,使得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影視動畫、遊戲、設計領域的創作者趨之若鶩。臺灣數位藝術中心提出「VR圖書室」,一方面將邀請國內外年輕創作者的作品,在議題層面上突顯VR與XR等獨特且多樣的體驗形式;另一方面,透過作品面對公眾的機會,實驗VR圖書室的觀演機制,同時為建構研究量能的未來VR圖書室奠定基礎。

123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線上展「卷積」(Convolution),西蒙.丹尼(Simon Denny),《元宇宙景觀》(影像截圖),2023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 TFAM Net.Open

線上展覽「卷積」(Convolution)

日期|03/29(五)-12/31(二)

地點|https://tfam-netopen.xyz/ 與北美館地下樓F展間

 

線下計畫「共域」(Commoning)

時間|04/20(五)-08/11(日)

地點|北美館地下樓E展間

*展期間相關活動及訊息請參見北美館官方網頁或TFAM Net.Open網站。

北美館官方網頁 www.tfam.museum

TFAM Net. Open https://tfam-netopen.xyz/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