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99114/03/25
文/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5臺灣歷史博物館圓夢計畫-主視覺。
在臺南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簡稱臺史博),有一個溫暖且充滿創意的「圓夢計畫」。自2013年啟動以來,這個計畫讓無數文化不利的學生有機會走進博物館,了解臺灣的歷史,更改變對博物館嚴肅、無聊的印象。
臺史博自2011年開館以來,致力與大眾輕鬆地共筆、共享臺灣歷史,也關注到有些因為社會資源匱乏、家庭等因素無法來到博物館的學生。2013年,在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陳郁秀榮譽董事長的支持下,協力匯集社會大眾的贊助,啟動了「圓夢計畫」,從2013年5月到2024年底,已接待近46,000名來自偏遠、非山非市、教育優先區與特殊境遇家庭的學生,除了提供博物館的參訪機會外,更支應師生完整學習體驗遊程的費用。
透過多元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認識臺灣歷史的興趣。
學生來到臺史博可體驗到不同的活動,從1920年代在街頭販售生活用品與童玩的雜細攤的「叫賣臺灣味」活動,或是結合臺史博常設展現場,可與歷史人物(演導員)對話互動的「戲遊時光」戲劇導覽,或精彩的展覽參觀,活動類型多元且富趣味。
參加圓夢計畫的學生收穫滿滿。
臺史博有著許多活動,讓學生充分運用感官體驗。
其中最受學生喜愛的是闖關型的「臺史博出任務」,透過分組闖關競賽遊戲,在臺史博走透透的同時,也認識了臺灣歷史。「闖關遊戲化,把歷史變有趣了!」,時常出現在學生回饋中。而活動也不乏第一次踏進博物館的人,滿是感動地表示,他們終於理解課本的內容、長輩所敘述的家族史,「謝謝臺灣歷史博物館,讓我更認識臺灣這片土地。」此外,學生們在臺史博常不僅是觀眾,也是「快閃演出」的主角,對許多孩子來說,這是個被看見的舞臺,因而長出自信,並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參與圓夢計畫學生的回饋。
「圓夢計畫」如今邁入第12年,「這個夢」持續推進中,為偏鄉學校、特殊境遇者、身心障礙團體等不同群體,創造體驗博物館與學習的機會,讓孩子們認識臺灣歷史,也開啟不同視野。臺史博期盼大家一起持續共注一份心力,一同營造一個友善、平等的學習環境,憑藉圓夢計畫讓這些孩子有機會參與文化活動;同時也歡迎所有符合資格的學校團體申請報名,感受這份文化的溫暖。
更多詳細資訊請看臺灣歷史博物館圓夢計畫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