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78112/06/25
文/圖——台北偶戲館
展覽視覺(走路草農_藝團設計)
台北偶戲館每年的特展都試圖擴充偶戲的定義與認識,並進行傳統與創新的對話,此次開展的「泉州懸絲傀儡」典藏展,特別邀請當代藝術團體「走路草農/藝團」,藉由當代藝術的視角與偶戲館共學共創,也是偶館成立十九年來首次以傳統傀儡戲為主題的特展,展出館藏「泉州懸絲傀儡」近二十件,更邀集臺灣南北漳泉兩派代表性的傳統傀儡劇團—「宜蘭福龍軒傀儡劇團」、「高雄錦飛鳳傀儡戲劇團」會首台北偶戲館同台展出,讓觀眾一窺兩派傀儡戲難得同場的畫面。
借展自宜蘭福龍軒之戲幕與簾幕(邱条影室 攝影)
「三齣光」為傀儡科儀行話,是指儀式從半夜子時開始,至卯時演完三齣戲時已近天光(thinn-kng)破曉;「日與夜」則進一步延伸,策展團隊在日夜的對比裡,標記出南與北、泉與漳、喜慶之於沖煞、現場之於紀錄、傳承之於創造。展場設計以元素分區呈現漳州泉州傀儡、文本角色、儀式咒語、材質結構等面向,讓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戲偶,亦同步展出已故泉州傀儡大師黃奕缺1993年於台視綜藝節目《龍兄虎弟》上的操偶身影,與臺灣紀錄片導演林英作於2004年歷時六年所拍攝之《宜蘭・傀儡戲》部份影像,以這些珍貴的歷史照片、文獻、紀錄片、檔案與當代藝術錄像裝置創作,呈現傳統傀儡戲的現在進行式。
於月世界拍攝錄像作品。
本次策展團隊走路草農/藝團以「治本於農,以農入藝」的農藝創作精神,取法農務經驗借鏡當代藝術,契合傀儡戲根植於「農業社會」與民間信仰酬神除煞儀式的精神。除了帶來展覽策劃上的新視角之外,也與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合作創作展覽同名錄像裝置《惡地謝土》於高雄月世界地景公園取景拍攝;此外,北部漳州傀儡戲代表宜蘭福龍軒傀儡劇團,第五代團主許文漢盛情出借已歷五代收藏之戲偶與文物,包含由宜蘭百工雕刻師蔡火土所刻的戲偶,與宜蘭麗鴻繡莊復刻福龍軒第一代許阿水的百年戲服。
展場設計讓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戲偶。
除了靜態觀「展覽」之外,半年的展期中每個月將推出不同的公眾活動,讓觀眾能動態體驗,更多資訊請密切鎖定台北偶戲館FACEBOOK與官方網站。
「三齣光日與夜—懸絲傀儡」特展
時間︱05/19(五)至11/26(日)
10:00-17:00,週一休館
地點︱台北偶戲館(臺北市松山區市民大道五段99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