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96113/12/25
文/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美術獎。
「臺北美術獎」鼓勵富有獨特性且具時代特色的當代藝術創作,本屆共10組作品於342件徵件中脫穎而出,包含林彥翔、何彥諺、謝佳瑜、張靜雯、邱子晏、張哲榕、張辰申、林哲志、梁廷毓、阮柏遠(依展間排序),即日起至114年3月2日止於北美館共同展出。
林彥翔《迫降》之〈起降第三跑道〉,2024,單頻道錄像4K ultra HD,50分,影像截圖由藝術家提供。
林彥翔《迫降》(優選),從當代社會從未停歇追求的進步想像,如桃園航空城的都市開發,其區段徵收對於居民生活與地景變遷的影響,試圖續存居民對於土地的共感記憶。面對這片即將消逝的風景,藝術家透過一系列的藝術行動,記錄下因開發而驟變的農村地貌、居民的離所,以及信仰的遷移。
何彥諺《睡眠大廈》之〈容器〉,2023-2024,錄像,7分35秒,影像截圖由藝術家提供。
何彥諺《睡眠大廈》(優選),將居住空間視為群體精神意志的延伸,探討現代社會中集體潛意識的形塑過程。藝術家提出「以人體腦波解讀潮汐規律」的假設,透過兒童至青少年階段好發的「夢遊病症」,作為個人意識和社會關係的隱喻,逐步串起神經生理與海洋科學兩種不同範疇之現象
謝佳瑜《露露藝品社》之〈露露藝品〉,2024,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11分2秒,影像截圖由藝術家提供。
謝佳瑜《露露藝品社》(優選),透過一間假想的藝品公司,回溯臺灣代工產業史中,外銷瓷器極為蓬勃的過往,企圖在這些無法追溯原型的陶瓷玩偶中,挖掘物件所透露出當時的價值觀點,又或是許多圖冊明確指導人們如何朝「幸福家庭」邁進,藝術家以幽默闡述一段無法被驗證的時代想像。
張靜雯《容器》之〈箱〉,2022,墨、雲肌麻紙,尺寸依場地而定,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張靜雯《容器》(入選),系列作品以臺灣與東京的公寓風景為主題,描繪整齊排列的窗戶,表達城市中的孤獨與記憶,與疫情時期的不安情緒。城市中窗戶簡潔的排列如同一幅幅特殊的平面繪畫,同時象徵著人們感情的出口與入口,記憶、孤獨、不安的感情也凝縮在一個個窗戶中。
邱子晏《曼德拉記憶》,2023,4K雙頻道彩色有聲錄像,12分,影像截圖由藝術家提供。
邱子晏《曼德拉記憶》(首獎),探問大眾對於臺灣戒嚴時期的歷史記憶與觀看角度。藝術家以鄭添文老先生的口述歷史為本,將他聲稱與其兄為1947年臺北私菸查緝事件的現場見證者,和黃榮燦所創作的版畫《恐怖的檢查-臺灣二二八事件》交織呈現;不同影像語言和敘事結構,試圖在歷史檔案與個人記憶之間,進行辯證和相互註解。
張哲榕《父親的有機收藏:天地為棟宇,屋室為㡓衣,諸君何為入我㡓中?》之〈片羽即光:天台父親、書店父親〉,2023,單頻道錄像,2 分4 秒,影像截圖由藝術家提供。
張哲榕《父親的有機收藏:天地為棟宇,屋室為㡓衣,諸君何為入我㡓中?》(優選),藉由攝影及即興饒舌創作,將經營舊書攤父親的囤積行為、藝術家如何以創作自我治癒,與舊街區的回憶與口述歷史,緩慢地紀錄成影像與聲音。過程中除修復與父親的關係,呈現創作有機生長的樣態,亦試圖保留這些逐漸消逝的生命故事,進而讓在地的群體記憶能持續延展。
張辰申《肉身計畫:偏差愛好者》,2023,裝置,尺寸依空間而定,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張辰申《肉身計畫:偏差愛好者》(入選),將生理構造與人類相近的家豬骨骸、外皮、頭部、心臟、血管組織等器官標本,以類醫學博物館的展呈方式,懸吊、擺置於展櫃中,一旁併置播放豬隻植入人類牙齒的手術紀錄影像,以多重手法探討人豬之間的依存關係、去人類視角完成豬的聖物化與救贖。
林哲志《一種無重力的地緣想像》之〈可能的任務〉,2022,雙頻道錄像,9 分30 秒,影像截圖由藝術家提供。
林哲志《一種無重力的地緣想像》(入選),計畫始於2020年,藝術家從新聞和網路中的⼤量戰爭影像,反思戰爭是如何滲透到⽇常並影響⼈們對於戰爭的感知與理解。如果影像中的戰爭是⼀種地緣關係的表現,藝術家則是以重組和拆解戰爭影像作為⽅法,重新想像另⼀種地緣。
梁廷毓《斷頭河計畫(2019-2023)》之〈無頭屍史〉,2023,雙頻道錄像裝置,27 分35 秒,影像截圖由藝術家提供。
梁廷毓《斷頭河計畫(2019-2023)》(優選),藝術家關注創作與研究實踐之間的關係,以北臺灣淺山地區不同族群的歷史衝突中,因「獵首」而生的無頭鬼魅為引,與山川地理因素,透過耆老口述、文獻考據,或問卦於泛靈神祇,呈現多種人、物群的複雜歷史記憶及泛靈交疊的宇宙觀。
阮柏遠《Yes, I’m a Simp. Simply in Love With…》,2023,AI、Vtuber,尺寸依空間而定,影像截圖由藝術家提供。
阮柏遠《Yes, I’m a Simp. Simply in Love With…》(入選),系列作品借用網路情感關係的另類狀態,從虛擬主播與直播文化,探問當代社會人與虛擬形象之間的特殊關係。藝術家使用社群媒體Dreamcore影像與AI編製故事,關注網路生活中的情感與情緒狀態。
本屆臺北美術獎10位藝術家各自以豐沛的創作能量,提供精彩的創作和獨到觀點,邀請大眾一起參與藝術對話。
「2024臺北美術獎」
Taipei Art Awards 2024
展期|即日起至03/02(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3A、3B展覽室(臺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8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