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本期專題

2022TFAM年度個展: 張徐展、陳庭榕、曾慶強、蕭筑方

No. 267111/07/25

文╱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樂手紙偶–鼠鹿」動物故事系列,報紙、鐵絲、鋁線、金屬吊飾、黏土、漿糊;2020年,©張徐展。

「樂手紙偶–鼠鹿」動物故事系列,報紙、鐵絲、鋁線、金屬吊飾、黏土、漿糊;2020年,©張徐展。

TFAM年度個展公開徵件,110年共有135件展覽計畫提案,最終遴選出四位藝術家張徐展、陳庭榕、曾慶強、蕭筑方及其展覽計畫,於今年8月於北美館三樓展出。

複眼叢林—張徐展個展

張徐展近期的創作,著重思考臺灣文化的在地性如何與國際文化的世界性進行對話與連結。如音樂在流通時意義上如何產生變化,口傳故事在不同區域如何滲入產生在地化變幻,不僅從中發掘文化流動的通則,也整合那些相似又異質的獨特性,並以創作進行新的再生產。本展便是從全世界共有的「民間故事」開始著手,藉由民間故事的文本相似性來開啟世界性連結的探索。

作品囊括2020年於「日本橫濱三年展」所展出的完整裝置,以及2021年於德國德意志銀行美術館年度藝術家獎所發表的全新錄像動畫,兩組作品皆首次於臺灣展出。展覽結合動畫錄像裝置、紙偶裝置以及複合媒材雕塑等不同類型作品進行呈現。

〈逕行〉(Side Walk),2018,雕塑/空間裝置。攝影:Leonhard Hilzensauer, © Ting-Jung Chen 陳庭榕。

〈逕行〉(Side Walk),2018,雕塑/空間裝置。攝影:Leonhard Hilzensauer, © Ting-Jung Chen 陳庭榕。

〈十六分之一休止符後〉陳庭榕個展

陳庭榕的創作,關注聲音領域和權力體系對記憶和身份的對應描繪。個展〈十六分之一休止符後(This Is A Complex Sentence)〉意象化修辭學的形式、符號,作品之間彼此牽連呈現。

多聲道聲響、動力裝置、雕塑、物件等共構成大型的空間裝置,以頻率、韻律和形態去對歷史片段與記憶截面產生之「物」再述。或是解構象徵性文化人工物的模板,或是循步細微的私人情感如何導向集合身體的記憶聯覺,私語朗讀集體記憶下模糊的個人敘事,探討投射下,規馴的生成。場域中被特別標示或虛幻化的此彼界線,帶出複數敘事與另類時空尺量,雕塑觀者特殊的空間經驗,重置其在訊息知識體系裡的定位。

〈Bad Business〉, 布面油畫,2022, ©曾慶強。

〈Bad Business〉,布面油畫,2022,©曾慶強。

痛苦與歡愉 — 曾慶強個展

「痛苦與歡愉」的啟發來自成年生活的體會,日復一日的起伏,徘徊於希望與絕望之間,探討各式黑色幽默與不滿足的慾望。

本展整體概念反應於現代的存在主義,在接納生命的無常和無理後,才能欣然面對自我。展覽細節探討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的糾結,時而荒謬又時而悲哀,但也因為互相的慾望延伸、政治對立、感情消耗和自由限制而發覺其中的樂趣。創作題材包含相關身體、消費主義、貧富差距的批判。

hi!你好! — 蕭筑方個展

本展作品延續藝術家多年來的繪畫創作,炭筆素描作為筆記式手稿,畫布作品來記錄生活中的奇想或情緒,像是單格漫畫般充滿戲劇性,有愉悅或煎熬,苦笑或者自嘲。

蕭筑方近幾年創作風格的轉變,在於跳脫壓克力顏料平塗的繪畫技巧,使扁平的畫面出現更多律動筆觸。相較於早期使用電腦軟體配置顏色及壓克力平塗的快速製程,目前的創作方式像是將繪畫過程拉長,更貼近一種尋找模式,多了收斂和外放之間控制的猶豫。這樣的猶豫使畫面多了一些困頓,反而更有意思。畢竟,繪畫的迷人之處向來不是安全至上的計算,而是畫家精神與身體勞動之間不斷協商的結果。

「h i !你好!」是一個普通的招呼語,卻會因情境或語氣的改變,產生不同的表達。透過本展,藝術家面對自己的生命狀態,或是如何回應這個世界,將「hi!你好!」分成四種子題「hi, everybody」,「hi, everyday」,「hi, life afterlife」及「hi and breathe」來呈現。

《忙碌的小熱狗人》,壓克力顏料、畫布,130 x 194 cm,2022年,©蕭筑方。

《忙碌的小熱狗人》,壓克力顏料、畫布,130 x 194 cm,2022年,©蕭筑方。

▍2022TFAM年度個展:
張徐展、陳庭榕、曾慶強、蕭筑方

日期|8月20日(六)至11月13日(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3A、3B(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官 網

官 網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