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77112/05/25
文/圖-臺北文學季
2023臺北文學・閱影展
導演:大島渚
又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每年五月舉辦的「臺北文學.閱影展」一直是文學和電影愛好者的年度饗宴,從文學作家的生平傳記、小說改編,到電影大師的經典名作與影像書寫,穿越文字與銀幕的疆界,帶領讀者與觀眾走入一個又一個思維與想像的空間。「2023臺北文學.閱影展」將於5月26日至6月8日在光點台北電影院盛大舉行,規劃「焦點導演:大島渚」及「閱讀電影的靈光:西蒙波娃、莒哈絲及其他」兩大單元,照見日本名導的影像衝擊和法國作家的靈性哲思,勢必將再度開拓讀者和觀眾更豐富的文學與電影視野。
1932年生於京都的電影大師大島渚,是影史上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日本導演之一,大學就讀期間即積極參與學生運動,1954年自京都大學法學院畢業後投考松竹大船製片廠,成為其電影之路的起點。在經過五年的副導歷練後,1959年完成首部劇情長片《愛與希望之街》,隔年再交出第二部長片作品《青春殘酷物語》,作品中的社會傾向、批判意識迥異於松竹傳統的家庭劇風格,被媒體譽為「松竹新浪潮」的濫觴。翌年,大島渚將個人早年參與學運的經歷,拍攝成描寫美日安保鬥爭的《日本的夜與霧》,卻因片中激進的政治批判甫上映即遭撤片,大島渚因此和松竹發生強烈衝突,與其他幾位同樣不滿的年輕導演另組電影公司踏上獨立之路,這一批持續以電影對社會框架提出疑問、批評的導演們,也開啟了「日本新浪潮」的新時代。
2023年適逢大島渚逝世十週年,本次影展將一次放映十二部代表名作,從早年松竹時期的《青春殘酷物語》、《太陽的墓場》,政治意含強烈的《日本春歌考》、《絞死刑》、《儀式》,揭露日本底層生活困境的《少年》,震撼國際影壇的驚世名作《感官世界》、《馬克斯,我的愛》,到改編司馬遼太郎原著小說的最後遺作《御法度》,全面回顧大島渚創作生涯歷程。
日本春歌考(1967)
「閱讀電影的靈光:西蒙波娃、莒哈絲及其他」單元則聚焦法國知名女性作家。被譽為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女性知識分子之一,西蒙波娃的《第二性》不僅被奉為女性主義聖經,也打破傳統父權主體思想,開啟了後世對於性別、身體與階級的不斷辯證。無數人在她的影響帶領下,投身女權運動,推動修法以改善女性處境、反對性別歧視,成為西方哲人中最明亮的一顆星。影展將選映三部作品,《盛開紫羅蘭:西蒙波娃與薇奧麗賴朵絲》以法國女性情慾書寫先驅薇奧麗賴朵絲《私生女》為藍本,一窺波娃與薇麗奧相知相惜的深刻情誼;《沙特與波娃》(Jean-Paul Sartre and Simone de Beauvoir)、《我要的一切:西蒙波娃的自由》(Je veux tout de la vie: La liberté selon Simone de Beauvoir)兩部紀錄片,前者從西蒙波娃與存在主義大師沙特之間處處機鋒的對話與互動,見證這段被譽為「廿世紀最偉大的愛情」的自由面貌,後者則訪談十四位法國著名作家,探究波娃的創作及對後世的影響,帶領觀眾走進西蒙波娃的生命視野,深入體會她對愛與自由的思想核心,學習她無畏時代限制與社會成見的意志與精神,「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
瑪格麗特莒哈絲(1959)
法國電影新浪潮的推動者、也是廿世紀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的瑪格麗特莒哈絲,不僅以獨特的意識流書寫奠定個人作者地位,更同時橫跨文學與電影創作,《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印度之歌》(India Song)獨樹一格的影像美學,展現另一種詩意的、創作意志的實踐,成為影史永垂不朽的經典。此外,本次影展也將選映多部改編莒哈絲小說的作品,包括《長別離》(Une aussi longue absence)、《莒哈絲最後的情人》(Vous ne désirez que moi)、《留愛在蔚藍海岸》(Azuro),藉由幽微細膩的動人影像感受莒哈絲電影書寫的靈光。
22部來自各國的精彩作品將在春末夏初的臺北與觀眾見面,透過日本名導大島渚與法國作家的東西對望,打開窺探世界、見證文學與影像意志的那扇窗。
◎影展活動詳情請參閱臺北文學季官網
https://literature.festival.taipei/film-festival.html
臺北文學季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