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本期專題

煥民新村軍事特展:從軍事要塞走向文化聚落

No. 304114/08/25

文/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1

守護山城——從戰火中再生的煥民新村,主視覺。

位於臺北城南邊陲的蟾蜍山,因位於交通要塞,以及深厚的軍事與聚落文化,成為見證臺灣近代歷史轉折的重要場域。此次「煥民新村軍事特展」即以此特殊地景為起點,從軍事防禦的冷峻歲月出發,展開一段關於戰爭、和平、家園與記憶的旅程。

 

關於蟾蜍山之特殊地景,最早可溯自清代,為漢人進入臺北盆地的重要關口;日本時代時,成為軍用道路「陸軍路」的必經之地;二戰期間亦成為防禦臺北的重要軍事陣地之一。戰後,隨著國民政府遷臺及美軍協防,1950年代起包括空軍防空司令部、有線電隊、高射炮部隊等接連進駐,使此地逐漸形成軍事重鎮。1966年美軍第十三航空隊進駐,與臺北通訊站合作,更強化蟾蜍山冷戰時期的戰略地位,成為守護臺灣空域的第一線。

1

服務獎章。

本次展覽以「守護山城——從戰火中再生的煥民新村」為策展主題,分為五大展區,從宏觀的時代脈絡切入,逐步帶領觀眾回到這片山城的真實生活。

 

主展區聚焦於煥民新村的誕生與變遷,這座在戰後因應空軍指揮需求而興建的眷村,是臺北市少數完整保存的空軍眷村,其獨特之處在於集「公家宿舍」、「列管眷村」與「居民自力營造房舍」於一體,不僅見證軍民共築家園的歷程,也蘊藏著眷村生活的豐富樣貌與情誼。

1

煥民新村眷戶提供舊時照片:劉家提供。

從軍事到日常,第三、第四展間轉向對居民生活與文化記憶的回望。由眷戶、移民、居民所交織出的生活點滴與社區互助網絡,構成這片「不新卻煥發溫度」的聚落故事,也見證人們如何在戰後建立家園,讓冷硬的軍事基地轉化為人情溫暖的聚落。

 

展覽空間設計呼應蟾蜍山地勢起伏與屋舍錯落的聚落風貌,以「多彩方塊」象徵每一戶人家、每一段生活記憶都是拼圖的一部分,拼湊出承載著時光與情感的聚落回憶。透過歷史檔案、生活器物、影像紀錄與口述訪談整合,呈現煥民新村如何從戰火中再生,並於今日成為傳遞和平與記憶的重要文化基地。

1

煥民新村眷戶提供舊時照片:劉家提供。

在軍事不再槍響的今日,煥民新村軍事特展不只是對過往歷史的回顧,更是對於和平的祈願。從「國家」到「我家」,自動盪軍事歲月到文化聚落的形成,是重新理解在地情感的開始,這座曾為空防前線的山城,如今以另一種方式守護著我們的生活與記憶。

守護山城——從戰火中再生的煥民新村

展期|09月13日至115年8月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7:00(週一休館)

地點|蟾蜍山煥民新村大客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19巷66弄12號)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