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本期專題

「尋找我們原本的亮光 Seeking Our Original Light」 2022城北街區藝術計畫

No. 268111/08/25

文╱策展人:曾令理 Ling-Li Tseng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

-- 尋常風景中所得到的啟發是能寫進記憶深處的。

左/《檢索》,盧廣志。

《檢索》,盧廣志。

《漫光》,玖格設計: 陳宣名+ 黃瑞民。

《漫光》,玖格設計: 陳宣名+ 黃瑞民。

自2020年末開始,整個社會被突如其來的COVID-19疫情漫長籠罩,過去稀鬆平常的群聚活動不再,在家隔離的生活變成新日常,種種的規定限縮了對外探索的幅度,卻也前所未有的讓人專注在自身與周圍環境,後疫情模式帶來了自我覺察的契機,也帶來了文化再發現的機會。

今年城北街區藝術計畫,邀請7組藝術家針對台北當代藝術館周邊環境進行踏查,在街區中找到獨特的創作機會。由姚仲涵率領的「大聲光電」,在一抹被住商混合包圍的大樹綠地場域創作,以半圓形線條讓光靜靜地流動在間隙與大樹之間。「原有機製」則留心於城北街區巷弄間的情境,以快速閃動的燈光,勾勒出在小水漥上的環狀漣漪,在低度維護的後巷幽微地一閃即逝。

心中山線形公園提供了良好的步行空間,本次有2組藝術家選擇在其周邊創作。來自澳門的藝術家高德亮,以特殊材質製作的帶狀光條置入基地的外牆,人們需要移動身體與視角才能感知作品,為行進間的人們提供一個剎那的經驗。而藝術創作團體「雜波」在線形公園的角落,藉由互動裝置讓人們嘗試在光與彈奏的節奏交織下,以光譜出歌曲。

在新光三越光之舞廣場的大型面板,由2組藝術家進行視覺影像創作。玖格設計陳宣名+黃瑞民以緩慢且持續的粒子相互聚合,呈現對比車流、人流與佇留之間的漫遊視覺體驗。藝術家盧廣志則以液晶螢幕佔據的城市為觸發,街頭的發光體因人們的駐足,電子訊號產生了意義,讓光成為有對比而被注視的存在。

疫情後的旅館有了截然不同的定義,藝術家陳秋皓以此為起點,在老爺會館台北南西中創作了一個互動作品,旅客入住時的各種資訊作為基底,產生各式抽象生成角色,在無法充分交流的場域,留下了存在的蛛絲馬跡。

期待藉由本計畫7個作品的進駐,熙來攘往的街區民眾能發現更多創意的靈光,經由藝術家點亮在日常中的小小鼓舞,進而發現更多自身的文化力量。

館校合作,中學生絹印實作。

館校合作,中學生絹印實作。

▍尋找我們原本的亮光Seeking Our Original Light
2022城北街區藝術計畫參與藝術家名單│
戶外裝置:大聲光電、高德亮、雜波、原有機製
新光三越光之舞廣場:玖格設計 陳宣名+黃瑞民、盧廣志
老爺會館台北南西:陳秋皓
時間│9月24日(六)至11月13日(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周邊街區及合作空間

▍《當我們的記憶在樹上結成了果》2022年館校合作成果展
邁入第14年的當代館與建成國中的館校合作計畫,邀請藝術家走路草農/藝團,偕同建成國中的陳仰德與張巧明老師,帶領九年級全體學生,透過校園老樹、果樹觀察以及個人記憶探索,轉為圖像設計,學習透過絹印技法產出色彩鮮明的創作。

館校合作計畫藝術家│走路草農 / 藝團 
參與學生│建成國中九年級全體學生
指導老師│張巧明、陳仰德
展覽時間│9月24日(六)至11月13日(日)
作品設置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一樓戶外廣場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