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本期專題

2025寶藏巖光節

No. 299114/03/25

文/圖──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1

林育正,箱構3.0:巴斯卡箱/演算之所II:倚山成型,複合媒材,2025(作品示意圖)。

2025寶藏巖光節以「趖 sô」為主題,展出近20件創作,作品結合視覺與表演藝術的多元形式。主展區的寶藏巖藝術村展示多件作品,並首度串連煥民新村、嘉禾新村作為衛星展區,更與客家文化基金會合作。「趖」在台語中常用來形容「緩慢、閒蕩」,希望藉由這樣的步伐,讓觀者重新審視寶藏巖作為臺北市最早聚落之一,那些經時光沖刷卻依然頑強留存的生命印記。

主展區—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藝術村開村15週年之際,我們邀請曾駐村於此地的王怡婷、邱杰森回村,透過包括當代藝術在內的各種創作表現,呈現出時光更迭。林書瑜的作品藉由流動的光影變化與觀眾展開對話,陳智賢則專注於空間場域的相對關係。林育正以蓄水池為基地,順應山勢搭建裝置作品。吳聯吟創造出讓觀眾穿梭於表面肌理間,遊走於真實與虛幻光景的體驗。陳肇驊改造工業產品,以冷氣機與枯枝的結霜對比為核心,促使觀者反思現代生活中的疏離感。藝術團體hellobastworkshop則透過光影變化探索人工智慧與人類的互動關係。

1

林書瑜,皓夜,複合媒材,2025(作品示意圖)。

衛星展區—煥民新村

此展區匯集4位藝術家的創作,探索社區記憶與城市轉型。林政佑以眷村內錯落的管線為靈感,創造穿梭空間的視覺體驗。石孟鑫的動力裝置融合自然與人造元素,回應蟾蜍山的歷史流動。丘智偉將老屋陽台轉化為巨型燈箱,透過影像與環境聲響,引導觀者感受空間的時間性。梁祐寧的「植物燈」則記錄植物影子變化,呈現人與自然互動的微妙關係。

1

丘智偉,嘿!看這裡!,複合媒材,2025(作品示意圖)。

衛星展區—嘉禾新村

蘇子涵與江宜瑾的作品深入解析嘉禾新村的社會生態。蘇子涵透過太陽能燈體裝置模擬自然循環,創造觀者與環境的對話;江宜瑾則將社區的日常生活與空間記憶轉化為詩意的視覺敘事。

 

光節以「趖 sô」為名,不只呼應了蛇年,更期待在這個總是催促我們向前的時代裡,能有一個讓人放慢腳步,讓每個到訪的人都能在藝術與光影交織中,重新發現行走的意義,在漫遊中與自己、與他人、與這片土地展開深刻的對話。

1

江宜瑾,內部,複合媒材,2025(作品示意圖)。

2025寶藏巖光節

展期|03/22(六)至05/25(日)

主展區|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衛星展區|煥民新村、嘉禾新村

https://www.artistvillage.org/event-detail.php?p=4959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