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本期專題

「邊境的遊戲」—臺灣與拉丁美洲街頭藝術交流計畫

No. 257110/09/24

文/圖──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

海報

邊境的遊戲

台北國際藝術村獲文化部臺灣與拉丁美洲交流合作補助支持策畫「臺灣與拉丁美洲街頭藝術交流計畫」。延續著2020年與竹圍工作室合作之〈想像中的國度:台灣與拉丁美洲的交往〉,2021年臺灣與拉丁美洲街頭藝術交流計畫更鎖定「街頭藝術」作為彼此交流的主題。此計畫呈現的四件作品以寶藏巖作為基地,每件各佔據了寶藏巖村落中的一面牆。而「邊境」則作為創作媒介呈現塗鴉作品,盛邀民眾於即日起至11月30日蒞臨,在走訪寶藏巖時,尋覓多處公共空間牆上所創作的塗鴉藝術。

計畫概念「邊境的遊戲」以牆作為「邊境」的隱喻,而「邊境」往往指稱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疆界,在政治或地理上也用來指稱鄰近邊界、國界的區域範圍。這個範圍可能是以自然屏障作為界定,也常是歷史上人為所界定的虛擬邊界。若將牆作為邊境的隱喻,塗鴉創作者於牆面上各自表述,佔據特定的範圍以作為自己創作的領地的方式,便是一個不斷重新建立邊境、創造真實與虛幻訊息交錯的政治遊戲。

在本次參與交流計畫的四位藝術家中,Candy Bird以牆面海報、小誌出版的形式虛構了臺灣第一次出現塗鴉的歷史〈(不)永恆的追憶〉,以此指向社會裡隱含的意識形態衝突。歷經多年創作風格轉變的張碩尹,這次他同樣也以架空的故事作為主題,以壁畫〈佛求女、槓桿街與石壁潭〉講述寶藏巖田野傳奇「潭中鬼哭」的故事。智利藝術家馬卡蓮娜與阿爾梅則以遠端創作方式執行本次計畫,馬卡蓮娜的創作方向圍繞自然園藝與拼貼,創造了多彩植物的大型壁畫。取材自拉丁美洲以及寶藏巖的原生植披,她將這些元素結合,並與台灣的居民、學生合作,呈現一個虛景與真實植物相結合的複合式創作〈微小的城市角落〉。而以挑高樓面大型壁畫見長的阿爾梅選擇了他在聖地牙哥的作品〈覺醒〉遠端重現,他描繪了窺視的眼睛,象徵著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連結。

「邊境的遊戲」—臺灣與拉丁美洲街頭藝術交流計畫為期三個半月,除了四位計畫藝術家作品外,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內,也有多處公共空間牆上畫滿藝術家的作品,並成為民眾打卡的熱點,另外也有一座壁球場,畫滿塗鴉客自發性的作品。因此不論是在寶藏巖的邊境內外,都能夠發現街頭藝術被創作的痕跡。

展覽官網QR code

掃QR code到展覽官網

【「邊境的遊戲」—臺灣與拉丁美洲街頭藝術交流計畫】

  • 日期丨即日起至11月30日(二) (週一休園)
  • 地點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臺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 藝術家丨阿爾梅、Candy Bird、馬卡蓮娜.亞聶絲、張碩尹
  • 計畫顧問丨 陳小雀、高森信男
    (依姓名字母順序排列)
  • 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二級警戒措施,村內同時間人數上限為300人。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