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歷史專題

線上遇見.當代藝術

No. 255110/07/25

文╱圖───台北當代藝術館

線上遇見.當代藝術
線上遇見.當代藝術

在疫情時代中,無法隨意出門觀展,那麼不妨跟著台北當代藝術館線上遇見藝術!邁入20周年的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在今年開啟了線上創新服務,包括開設「MoCA on Air」Podcast節目,及「VR線上展覽」3D虛擬實境展場,透過雲端科技與藝術零距離。

MoCA on Air第二季登場
MoCA on Air 第一季節目來賓 策展人胡朝聖、臺北市議員苗博雅
MoCA on Air 第一季節目來賓 策展人胡朝聖、臺北市議員苗博雅

數位有聲平台Podcast名稱源於iPod+Broadcast的組合,在COVID-19疫情催化之下,使用率及話題性之討論度皆居高不下。由於免付費方式、隨選即聽的特色,已然成為時下閱聽眾喜愛使用平台之一。

當代館身為藝術知識的生產者,在參考國內外美術館的自製Podcast節目外,同時也進行六百多份問卷調查,了解一般大眾的使用習慣及意見後,定調當代館「MoCA onAir」節目操作,以生活化的角度切入當代藝術領域不同議題的討論,串聯國內外不同領域之專家學者與當代藝術創作者,以數位化策略開啟無遠弗屆的當代藝術交流。

「MoCA on Air」規劃每集節目長度為30分鐘,每兩週播出一集,每集邀請不同專業領域的來賓進行跨界對談,深度分享關於當代世界的獨特面貌,帶來有別於傳統強調在場性的交流模式,並於Apple Podcast、SoundOn、Spotify、Google Podcast、KKBOX等多個平台上架。

第二季節目已於7月陸續上架播出,議題擴大延伸至當代創作者對於社會議題的觀察與關懷。首集邀請《延遲青春》作品的創作者顧廣毅與小兒內分泌科醫師朱子宏,共同進行關於當代性別議題與醫學倫理之間的藝術辯證;第二集由藝術家張碩尹則與新竹百年中藥行鴻安堂合作,透過壁畫計畫探討傳統藥籤文化與當代社會的關係;第三、四集分享新型態的公共藝術,邀請《150米的人生可能》作品的創作者崔廣宇與導演李鼎,透過影像討論現存居住正義的課題,以及藝術家莊志維與創作歌手舒米恩,分別從視覺藝術與流行音樂創作的角度,討論計畫型公共藝術結合社會議題實踐的可能;最後一集,透過編舞家周書毅與聲音創作者王榆鈞合作的最新舞蹈創作《阿忠與我》,帶觀眾聆聽多元差異的存在與美好。

無遠弗屆的VR線上展覽
「歷史·當代」VR線上導覽
「歷史·當代」VR線上導覽

當代館運用3D虛擬實境技術,打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將館內展場轉為線上沉浸式體驗空間,將實體展覽場域擴延至雲端空間,透過電腦、手機與平板等裝置,進行360度全景導覽,如臨現場般一窺每件作品的獨到創作外,也可點閱作品的詳細導覽資訊。目前當代館官網已上線的展覽包括:「液態之愛」、「楊俊 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歷史・當代」、「MoCA Studio 憑證入場」,以上四檔展覽已完成數位化呈現,先前錯過展期的觀眾,可以透過VR線上展覽在家裡漫遊細細品味,享受無人的美術館!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