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歷史專題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日本時代青年群像展 —在殖民統治與自我覺醒間誕生的新青年

No. 250110/02/25

文╱圖───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日本時代青年群像展 —在殖民統治與自我覺醒間誕生的新青年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日本時代青年群像展 —在殖民統治與自我覺醒間誕生的新青年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簡稱新文化館)座落於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87號,在日本時代為臺北北警察署(簡稱北署),當時是嚴密監控著臺灣社會的警察機關,經歷時代的變遷,現今蛻變成展示臺灣新文化運動歷史的博物館。

一次大戰後,民族自決與近代教育,促使身處帝國、本島的臺灣青年,開始了結社、發行刊物、講演等文化運動。1921年10月17日,在靜修高等女學校(今靜修中學)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以及各地「青年會」的發起,更是代表著臺灣青年們,實踐自我理想,批判殖民體制的不平等。面對青年的行動,總督府則利用警察、教育、官製青年團,建構官方心中的「好青年」,試圖抹去反抗的聲音。

適逢文協成立將滿百年,新文化館特別在2020年的館慶「新文化運動月」(每年10月)推出《青年的誕生─日本時代青年群像》特展,以參與文化運動的重要團體─「青年」做為策展主軸,藉由時代思潮、教育養成、青年與官方的角力等面向,勾勒出臺灣青年當時的生活輪廓,也可見到他們在面對帝國壓制、戰爭動員之下,又是如何轉換行動路線。

展場共分為四個區域,踏進第一展間「青年,登場!」映入眼簾的便是日本時代青年的代表物品,從帽子、野球手套到《臺灣青年》雜誌,彷彿能感受過去生活的韻味,接著便是結合初期臺人唯二的升學管道,將「國語學校」校友會雜誌中有關眼睛保養、知識追求與道德培養的篇章,融入「醫學校」的人體解剖圖,趣味地呈現臺灣青年的自我期許。走到第二展間「元祖『覺青』」,可以聽見知名文史收藏家「活水來冊房」黃震南先生的讀報,透過聲音復刻了讀報社的現場。在第三展間「乖!做個『好青年』」,設置著學生與警察爆發衝突的「左側通行」事件及北署的牢房場景,營造出臺灣青年和官方角力的緊張氛圍。到了第四展間「壓不扁的青年」,二次大戰、皇民化運動的開展,讓總督府大幅限縮了政治自由,臺灣青年於是轉向文學與戲劇的創作,例如《南音》雜誌和「厚生演劇研究會」,持續地嘗試表達自己的聲音。戰爭結束後,青年在戒嚴體制中仍是被消音的一群,直到民主化運動浪潮來臨,臺灣青年才又再度活躍於社會的舞臺。

當你穿過由戰後青年的重要新聞所構築的時光隧道,便可以在具有象徵青年運動意義的連儂牆上,不受拘束地暢所欲言,留下對於彼時青年理想的回應,以及當代臺灣青年運動的思考。

《青年的誕生─日本時代青年群像》特展,在新文化館二樓將展至5月16日,新文化館與展示團隊,希望藉由富有歷史氛圍的場景和互動裝置,以豐富的史料基礎,書寫臺灣青年的百年文化運動史。歡迎大家來館觀展,感受日本時代臺灣青年逐步覺醒,勇於挑戰,努力突破困境的熱血與理想。

▍青年的誕生─日本時代青年群像
展期|即日起至05/16(日)
地點|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2樓(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87號)
票價|免費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