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歷史專題

沒有表演的日子裡,藝術家在做什麼?

No. 241109/05/25

文╱洪子薇
圖╱驫舞劇場、齊聚一堂排練場
阮劇團、林人中

藝術家在做什麼
藝術家在做什麼

戲臺空落處,正當磨劍時。儘管被突來的疫情打亂了演出檔期,臺灣諸多藝文工作者腳步卻未因此停歇。從努力開拓「演出」定義的舞團、宛如藝文搖籃的排練場、耕植本土文化的劇團、到旅居國外的個人藝術家,他們以鴨子划水的步伐辛勤工作,等待下一次臺上的高光喝采。且讓我們看看沒有表演的日子裡,藝術家們都在作些什麼?

驫舞劇場:《看見你的自由步》擴增實境展
蘇威嘉佈展工作照
蘇威嘉佈展工作照

當各藝文節目紛紛因為疫情調整檔期的時候,驫舞劇場於4至5月間推出的《看見你的自由步》擴增實境展卻因疏闊獨立的觀展模式而得以穩定演出,節目新穎的AR擴增實境技術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對此,驫舞劇場團長蘇威嘉表示,這場擴增實境展並非為了疫情打造,而是兩年前就開始醞釀、直至今年成形的計畫。蘇威嘉自2013年開始,推出了名為《自由步》的編舞計畫,準備利用十年的時間跨度,努力探索發展身體使用的可能性;而這場擴增實境展則是《自由步》時間縱軸外的橫向開發,嘗試發展更能完整紀錄舞者身體與演出空間的新形式,並尋求更多接觸大眾的可能。

《看見你的自由步》集結六位舞者演出節拍、動力、腳步、皮膚⋯⋯等十二個主題的自由步舞蹈,並使用環繞同步攝影技術錄製影像,最後透過AR技術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凸凸廳內外的十二個特選空間結合。觀眾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的APP,不僅能隨意自訂十二幅自由步的賞玩路線,更能從各種角度觀看舞者肢體、並與舞者影像互動。

對蘇威嘉而言,形式的實驗,同時也蘊含著推廣公共藝術的用意。當觀眾在露天噴水池邊、在雞尾酒吧檯上都能看見翩然起舞的身影,藝術便已無形地根植於生活中;同時,對藝術的觀看不必再侷限於攝影、剪輯挑選的角度,而能全面欣賞360度的完整記錄。

疫情之下,驫舞劇場仍持續探索藝術呈現的多方可能,也更讓人期待,來日這些積累將轉化出更上一階的驚喜。

樊宗錡、蔡嘉茵:齊聚一堂排練場╳很基礎人生補習班
齊聚一堂排練場負責人、劇場導演樊宗錡。
齊聚一堂排練場負責人、劇場導演樊宗錡。

在表演藝術市場因疫情而停滯的困局下,由新生代導演樊宗錡與演員蔡嘉茵成立的複合性藝文空間「齊聚一堂排練場」推出了名為「很基礎人生補習班」的系列進修課程,陪伴藝文工作者走過生活空轉的艱難時刻。

從4月開始開課的「很基礎人生補習班」,初期推出素描、樂理、瑜珈、寫作、臺語、禪柔、投資理財七大主題課程,招收的學員僅限影視、劇場、出版等藝文領域工作者,每堂課僅收「疫情價」250元。

補習班的課程內容則完全貼合學員的需求,如「理財課」便摒除了錢滾錢利滾利的空中樓閣,從頭開始教導不善理財的藝文人士們何為金錢、何為借貸,如何保護自己的錢不在通膨或投資話術中消失。後續加開的基礎妝容、基礎燈光等選修課,更能幫助表演者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自行準備高品質的試鏡照或試鏡影片。

這些細緻周到的選題,來自於一種母雞抱窩般的情懷。樊宗錡在入行多年的觀察裡,發現藝文工作者專注本行的結果,就是忽略其他重要的生活技能;而全無營利可言的「很基礎人生補習班」課程,初衷更是為了在飄搖的時局裡,讓藝文工作者身心能有個依託之所。

有事做,心不慌;認識人,路就開。對於「齊聚一堂排練場」而言,他們亦不知道未來前景如何,不過現在,他們會一直走下去。

阮劇團:臺語工作隊
「臺語工作隊」的工作會議
「臺語工作隊」的工作會議

阮劇團於2月底成立的「臺語工作隊」,同樣可說是疫情所催生的成果。

阮劇團團長汪兆謙表示,2020本該是阮劇團的國際交流年,劇團原定6月在東京演出臺日合製舞臺劇《大路》、9月則有臺港合製的音樂劇《皇都電姬》。但一切密集籌備都為世界各地蔓延的疫情打亂,如《大路》便因考量臺日團隊聚集排練與劇場公演的感染風險,在公演前一個半月緊急決定調整為線上播映模式。

無法登臺的日子,便關起門來練功。汪兆謙說,阮劇團一直以來都懷抱為臺語劇產業奠基的理想。就產業現況而言,本土文化市場已然興起,但工作者卻出現了斷層,演員常常不諳臺語、臺語專家也未必瞭解戲劇。阮劇團的「臺語工作隊」,便是為這門產業儲備資源的新型工作計畫。

臺語工作隊的隊伍,除了阮劇團核心成員外,還串連了其他民間藝文團體友人,如嘉義長義閣掌中劇團第三代傳人黃錦章、真雲林閣掌中劇團團長李京曄、臺語作家鄭順聰等專家。工作隊每月開會一次,採工作坊形式,以2至3人為一組,嘗試將莫泊桑小說〈在鄉下〉、〈脂肪球〉等小說,與手塚治虫漫畫《火鳥》等經典作品改為十五分鐘的劇本。在跨界切磋的過程中,不僅累積了豐富的劇本素材,也讓各領域的藝文工作者開始熟悉臺語舞臺劇的製作,並磨合出有效的工作模式。

「工作隊的成果會建檔成為資料庫,可以供應給其他劇團甚至影視界。除了故事IP之外,這些人才與工作SOP,都將成為發展臺語劇產業最堅實的基礎。」在問及未來發展時,汪兆謙堅定地畫下了這樣的藍圖。

林人中:《當代藝術展演》線上課程
林人中將過去創作與研究的心得集結成名為《當代藝術展演》的線上課程
林人中將過去創作與研究的心得集結成名為《當代藝術展演》的線上課程

對於疫情的震盪,旅居巴黎的藝術家林人中或許有最直觀的感受。

法國封城、東京奧運取消⋯⋯,地球村的疫情蔓延,也讓林人中的年度工作計畫全面停擺。比如原訂在東奧暖身活動Tokyo Tokyo FESTIVAL Special 13推出的新作展演、丹麥哥本哈根當代藝術中心的駐村計畫等各種工作項目,都一一取消或推遲。

在封禁的生活狀態裡,林人中開始關注因隔離而催發的各種網路藝文活動。在一份貢獻己力的心念下,他將自己過去創作與研究行為/視覺藝術作品的心得集結成名為《當代藝術展演》的系列線上課程,免費與世界各國的藝術家友人分享。

這套4月起舉辦、為期三週的線上課程,共分為「擴延性編舞」、「參與及情境」、「事物的劇場」、「擴延電影或映像表演」、「展覽聲響」、「講演」六大主題。在各個主題課程中,林人中請來世界各地、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來擔任嘉賓。如「講演」一題便請過新加坡視覺藝術家何銳安、以及身任驫舞劇場藝術總監的編舞家陳武康擔任特別來賓;「擴延電影或映像表演」則邀請馬來西亞視覺藝術家區秀詒、臺灣編舞家蘇文琪同來分享經驗。開課時,講師、嘉賓與報名者利用線上會議軟體齊聚一堂,課程中除了講師與嘉賓的個人經驗分享外,更有來自世界各國、跨領域之藝術家的反饋與延伸討論,宛如眾星交會、火光四射的藝文沙龍。

林人中表示,這套課程具備長遠的發展性,極適合作為大學、藝術中心等藝文單位的工作坊課程。同時,他也開始尋找資金,希望能製作網路公播的世界藝術家訪談節目,讓民眾在疫情期間仍能持續親近藝術。透過藝術家們不懈的努力,藝術之美亦宛如壓不扁的玫瑰,在難解陰霾中持續綻放春光。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