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歷史專題

藝以人揚 2020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授證儀式暨糊紙工藝特展

No. 244109/08/25

文╱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藝以人揚
藝以人揚

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由臺北市政府設立,分傳統工藝、傳統表演藝術兩項領域,表揚設籍於本市並登錄無形文化資產之傳統藝術保存者及保存團體。睽違五年,今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將授證兩位糊紙保存者─張秋山、李清榮,並以「藝以人揚」為核心理念,舉辦頒獎典禮及糊紙工藝特展,鼓勵長期投入傳統藝術保存及發揚的薪傳守護者,同時透過特展和工作坊展示並延續其工藝精神。

與時俱進的傳統工藝
張秋山藝師,攝影:王世邦
張秋山藝師,攝影:王世邦

糊紙技藝相當仰賴藝師個人的藝術造詣和剪花功夫,張秋山藝師身為臺北茂興齋糊紙店的第三代傳人,擅長傳統剪花、紙糊屋厝及其裝飾;李清榮藝師帶著他鄉的文化與手藝,來到臺北落地生根,精於神像人偶的塑造。此次特展將以藝師的創作為主軸,微觀糊紙工藝在時代遞嬗中的變化與傳承。

關於「傳統」與「創新」,策展人林承緯說道,「二者並非對立,所有的傳統應是順應著時代,以靈活的方式存留下來。傳統非是固化,而是流動的。」沿著這樣的理念,本次策展基於對兩位藝師的深入研究,不僅展出一般祭儀常見的大型紙糊作品,如張秋山藝師擅長的屋厝和神獸,更進一步塑造對陳列物件的想像及情感,展出鮮見的八仙尊像,由李清榮藝師配合展場量身打造。

舊中翻新的紙上巧技
李清榮藝師,攝影:王世邦
李清榮藝師,攝影:王世邦

林承緯認為公共性的展覽應該是開放的,而非帶有距離的,他思考著在直球對決的展場中,如何與不熟悉傳統糊紙工藝的民眾打開對話的可能。因此從展品的選擇、簡介藝師技藝養成歷程到陳列藝師小型作品、糊紙工具及製作流程等,無不精心安排,另將安排兩場難得的傳習工作坊,讓民眾跳脫「觀看」的角色,親自參與製作,體驗手作工藝傳承的溫暖,藉此「打破固化,打開流動的可能」。

紙,作為糊紙工藝重要的創作素材,看似脆弱,卻在藝師手中展現出無窮的生命力;竹,具有塑形方便的特性,劈、剖、修、紮、綁、折,結構出骨架,變幻萬千。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從本次活動的主視覺設計發想,就希望能展現富含藝師巧思及其精湛工藝的糊紙意象,以李清榮藝師近期力作之一的《翰林院》為背景,剪花所妝點的邊飾則出自張秋山藝師的好手藝,色彩則運用了傳統五色變化等;更別具心裁的是登錄證書特別以張秋山藝師的剪花圖樣融入邊框重新設計製作。

相約剝皮寮 今秋揚藝
張秋山藝師製作「六獸」,攝影:林承緯
張秋山藝師製作「六獸」,攝影:林承緯

展覽將於九月下旬於剝皮寮歷史街區開展,無論是「朝向大眾」策劃的展覽以及工作坊,甚或證書的邊框圖樣及主視覺設計,皆緊扣著「藝以人揚」的策展核心,藉此承載傳統藝術藝師在精進技藝中所積累的文化資產。歡迎各年齡層民眾共同參與這場傳統工藝之現代展示。

▍展訊
工藝特展|9/24(四)至10/13(二), 週一休館
授證典禮|9/25(五)10:30(採邀請制,不開放報名)
工作坊|(採實聯報名制,9/15起開放報名,詳情見活動專頁公告)
1. 9/27(日)13:30至15:30「剪花迎赦馬」,由張秋山藝師或茂興齋人員帶領。
2. 10/4(日)13:30至15:30「涼傘召百福」,由李清榮藝師帶領。
活動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129、131號展間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