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歷史專題

「棲息在光中」與「迴盪之聲」 寶藏巖光節與文史展雙策畫

No. 250110/02/25

文╱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寶藏巖光節
寶藏巖光節

3月27日起,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將呈現「棲息在光中—2021寶藏巖光節」與「迴盪之聲——寶藏巖文史常設展」兩檔年度展覽策畫。

關於棲息在光中—2021寶藏巖光節
蔡宜婷〈非線性科學:渾沌〉,2019(蔡宜婷提供)
蔡宜婷〈非線性科學:渾沌〉,2019(蔡宜婷提供)

自2017年,寶藏巖光節抽離了元宵燈節的出發點,以「光」作為藝術創作媒介,探索如何以當代藝術的語彙,點亮山城聚落的多元維度。從2017年「創作像海洋,愛你像光」、2018年「又在這裡,又在那裡」、2019年「野景」到2020年「相依的總和」,分別以愛、時空、土地與共生關係為策展主題,試圖梳理寶藏巖的文史脈絡,搭建出人們對這個地方的想像。

2021年寶藏巖光節主題「棲息在光中」思考寶藏巖作為日常生活的實作場所,對於居民來說,有著家的歸屬與回憶;對於進駐藝術家來說,如同游牧者的暫棲之所,而對於其他在這片土地上生活或工作的人類與非人類而言,是棲息地、根、養份和建立關係的群落生境。

以往大眾關注聚落時常以人的角度思考棲居,此次策畫團隊希望嘗試不將環境和人類分別看待,而是把人類至於生命群落當中,思考其他物種、大自然力量以及自然循環間的交互影響,也研究人類活動對非人有機體或實體之作用。是以今年光節以三個視角:「個體之思」、「家屋之形」和「自然之境」觀照藝術創作中對「家」的不同定位,邀請藝術家莊志維、洪鈞元、蔡宜婷、顧廣毅、洪梓倪、陳家翊、林瑜亮、張乃仁、王宇光(微光製造)、林明彥、姚仲涵從自身家族記憶與個人生命的角度,也從個體在多維的空間資源中、在群集中所處的生態棲位,詮釋人與環境之間的多變狀態與關係。

如同生態系統,聚落也動態地在時間的推移中一直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和演替之中。在光中,寶藏巖生活的樣貌被點亮;同時,當時空與外在因素不斷變化之際,希望可以體現寶藏巖聚落裡,包容著各式各樣棲息模式的溫柔與堅定。

關於迴盪之聲— 寶藏巖文史常設展
莊志維〈柔軟的纏繞〉,2020(攝影:Kiki)
莊志維〈柔軟的纏繞〉,2020(攝影:Kiki)

為期一年的寶藏巖文史常設展《迴盪之聲》梳理了聚落歷年來相關的文獻出版資料,並邀請三位臺灣當代藝術家鄭亭亭、黃立慧與吳修銘一齊共同參與。展覽旨在以聚落的歷史資料作為骨幹、當代藝術創作作為方法來重新檢視、詮釋這些年來此地的人與事,使剛到訪的人也能對此地的發展有初步的了解。

名稱《迴盪之聲》概念從物質之間互相摩擦、撞擊所產生的聲音作為起點,延伸到概念性的話語、理念之間所產生的衝突與對話。這些來自各方聲音、理念的「迴盪」既是一種和鳴的過程,也是一種不斷達成動態平衡的生命的力量。

爬梳長期以來迴盪於寶藏巖聚落的多元聲音,每個團體、個人可說是都各有立場。常設展邀請每個到訪的你,也一同參與創造這個空間的「生」與「聲」的樣貌。閱讀空間,而知道此地如何生,如何定位我們當今的位置在於何處;鳴聲討論,因而得以於日常繼續邁步、想像如何繼續邁向聚落的下一個十年。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