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歷史專題

2022臺北詩歌節 ── 詩,全境擴散

No. 268111/08/25

文╱圖───2022臺北詩歌節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2022年臺北詩歌節,策展人鴻鴻及楊佳嫻設定主題為「詩,全境擴散」,挪用了描寫病毒蔓延的詞彙,反轉意義,藉由詩歌節活動,像風中轉動的蒲公英一般,讓詩的美好和勇氣,也在這座城市裡擴散。

今年邀請多位詩人與藝術家,以詩歌帶我們飛越界限。活動從9月24日起至10月9日,在中山堂、紀州庵文學森林、光點臺北電影館、女書店、小地方等場地舉辦,帶給民眾不一樣的詩意想像。

2022臺北詩歌節《詩,全境擴散》主視覺。

2022臺北詩歌節《詩,全境擴散》主視覺。

以族語寫作,為部落發聲──焦點詩人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

Bukun.Ismahasan.Islituan

今年邀請布農族重量級創作者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Bukun.Ismahasan.Islituan擔任焦點詩人。卜袞長期致力於部落文化事務,實踐族語創作,詩歌節期間,他將從南方的那瑪夏部落來到臺北,透過山林經驗與部落生活,談談詩怎樣變成他的靈魂圖騰。

開幕詩演出《滾動,擴散,詩放全境》—Wednesday與壞透樂團。

開幕詩演出《滾動,擴散,詩放全境》—Wednesday與壞透樂團。

開幕詩演出《滾動,擴散,全境詩放》

詩歌節向來看重詩在形式上的混合與跨越,開幕詩演出邀集青年世代音樂人,分別為Wednesday與壞透樂團、老莫、恆月三途,以聲音藝術來傳達對於自身、社會重要議題的關切,曲風包含華麗搖滾、饒舌和重金屬,分別詮釋從日治時期到當今的古典詩與新詩作品,風格大膽創新,取材無遠弗屆。

演唱會《活著寫詩。活著歌唱:王榆鈞+張心柔》

具有強烈詩性的兩位創作歌手合作的降靈夜:上半場由音樂科班出身,題材多所關注自然與人文——以「吟遊詩人」之姿行走的張心柔領軍。她特別邀請跨足流行樂壇與藝文界的周意紋(大提琴)、楊騰佑(吉他)加入演唱會陣容,豐富詩與歌的可能性。下半場則由王榆鈞擔綱,她的作品以聽覺寫生,記錄生活氣息,近來更以「甘露水」主題曲令人迷醉,透過不同的器樂,展現她對詩歌的執著,喚醒所有聽者的靈魂意識,一同穿越邊境,找到文化對話的方式。

跨領域詩行動 演唱會《活著寫詩。活著歌唱:王榆鈞+張心柔》。

跨領域詩行動 演唱會《活著寫詩。活著歌唱:王榆鈞+張心柔》。

跨領域詩行動──小地方不斷電讀詩馬拉松

邀約22位中生代到新生代的臺港詩人一同詩意接力,藉藝文酒吧「小地方SEAMS」為基地,開放10小時的親密聚會+網路直播。從下午兩點到午夜零時,川流出場,透過朗誦、創作分享、音樂、聲音藝術、影像紀錄等形式,以多元表達開展詩的盛會,期望與全民線上、線下共襄盛舉。另結合網路詩籤活動,抽出屬於自己的心靈詩籤,為生活灌注詩力不斷電。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特別放映

《掬水月在手》是中國古典詩詞家暨知名漢學家葉嘉瑩傳記電影,交織葉嘉瑩個人生命和千年中國詩詞風采,表現她在詩詞長河中尋求存在的意義軌跡。電影娓娓道來葉嘉瑩的傳奇人生,直面在這個時代最本質的問題:我們為什麼需要詩,為什麼要有詩人?本片製作歷時三年以上,並遠赴美國波士頓及加拿大拍攝,亦是導演陳傳興繼「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紀錄片系列拍攝鄭愁予及周夢蝶之後的最新作品。

跨領域詩行動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特別放映劇照。

跨領域詩行動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特別放映劇照。

跨領域詩行動 聲響詩實驗《寶藏莊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跨領域詩行動 聲響詩實驗《寶藏莊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聲響詩實驗《寶藏莊巖》

今年詩歌節也特別與臺灣聲響實驗室合作,聲響藝術家許雁婷以鴻鴻書寫臺灣歷史的實驗性組詩《寶藏莊巖》為文本,打造人聲、錄音及電子聲響沉浸體驗,請一同來參與文學與科技結合的前衛嘗試。

除了跨領域的展現,臺北詩歌節也設計了不同面向的講座,並與各特色書店、網路書店合作書展,彰顯出詩怎樣作為精神資源,源源不絕地點亮各個創作領域。更多活動內容,請詳見2022臺北詩歌節官方粉絲頁。

▍2022臺北詩歌節
時間│9月24日(六)至10月09日(日)
洽詢電話│0974-125-241(請於上班時間週一到週五10:30-18:00來電)

* 索票及入場方式將視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的疫情變化,遵循臺北市政府及中央針對群聚活動的防疫政策進行調整,並同步公布於臺北詩歌節官網及臺北詩歌節臉書粉絲專頁。

FB

Facebook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