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歷史專題

「疫常的距離」2021城北街區藝術展

No. 258110/10/25

文──洪宜玲(策展人)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

疫常的距離視覺

「疫常的距離」主視覺。

    2021年一場震盪臺灣的COVID-19疫情,為社會帶來集體恐慌,也衝擊臺北市城北街區日常的經濟活動。在那段日子裡,媒體捕風捉影報導疑似確診數據,網路鋪天蓋地猜測病毒擴散路徑,封城謠言四起爆發民生物資搶購囤積,種種現象的不安急凍商圈人潮消散隱蔽,和過往繁榮喧鬧的街道形成強烈對比。在宣導防疫政策的落實下,社交距離儼然重新定位人與人連結的關係,零接觸經濟則帶動科技應用需求與服務創新的開發。後疫情時代迫使我們賴以習慣的生活模式面臨劇烈的改變,不斷刺激商業運作產生變革,讓疫情帶來的新日常成為我們學習共生的型態。

    「疫常的距離」策展主軸,乃觀察疫情對城北生活場景的影響,反映防疫距離在街區商業、社區生態,以及個人身心之三種層面的調適與轉變。藝術家們田調中山、雙連一帶各式行業樣態,包含南西商圈、旅宿業者、赤峰街風格小店、双連市集,訪談他們經歷疫情波及的辛苦與掙扎;除此,也傾聽里長承擔社區防疫的基層,如何拋開染疫風險的顧忌,安撫里民精神緊繃的焦慮,推動弱勢關壞、物資發送、疫苗造冊等相關公共事務。而疫情期間人為因素的干擾降低,讓社區隙地空間的生態,得以有喘息與修復的機會,重現百年宮前町砌石大溝的清澈水質和魚群悠游。再者,「疫」外放慢了都市人的生活步調,使我們能靜下心來審視近身關係的經營,回歸生活本質的思考。

 

王文心《日常的空隙》作品

王文心《日常的空隙》

    本展邀請藝術家王文心、江佶洋、李政道、邱杰森、周學涵、慢慢說(劉上萱 / 孫于甯)、鄭琬蒨、鍾秉宏,透過聲音光影、錄像裝置、建築地景、與文字影像等不同類型的創作視角,紀錄街區應變疫情危機的生存韌性,期許在未明的隙縫中傳遞安定的力量。

    此外,邁入第13年的當代館與建成國中館校合作計畫,今年由偶戲藝術家薛美華與舞蹈藝術家林楷晟,融入校內的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課程,帶領9年級學生與指導老師張巧明、張卓立共同參與。藝術家薛美華帶領學生化身為操偶者,用物件代替自己發聲製成《偶的網紅世界》作品,猶如在網路後方的網民/自媒體,嘗試從媒體識讀與偶戲表演藝術中相互連結,發現操作與被操作之間的關係。藝術家林楷晟以當代館和建成國中的古蹟建物為舞台,串起歷史記憶與青春當代,引領學生透過1920年代搖擺舞,感受身體釋放的情緒與能量,成果影片《Swing Dance》在跳躍與勾手旋轉間,搖擺在輕快的節奏上,在紅磚牆與校園中,留下一抹開心共舞的青春印記!

鄭婉蒨《在_不在》作品

鄭婉蒨《在_不在》

「疫常的距離」2021城北街區藝術展

時間丨1030日(六)至1226日(日)

地點丨台北當代藝術館周邊街區及合作空間

洽詢電話丨02-2552-3721

台北當代藝術館官網QRcode

台北當代藝術館官網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