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歷史專題

大稻埕嘻遊記特展

No. 286113/02/25

文、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位於民生西路上的市定古蹟新芳春行於112年11月推出特展-大稻埕嘻遊記,透過展示大稻埕內歷史文物、文獻資料及老照片的呈現,帶領觀眾了解大稻埕多元的常民文化與歷史。

123

《大稻埕嘻遊記》主視覺。

大稻埕街區內,雖然不像艋舺以眾多的兩三百年廟堂文化聞名;也沒有臺北城內那些富麗堂皇的大型官式建築與博物館。但是,大稻埕卻是唯一走在街區裡頭可以吃到、看到、聞到、聽到、摸到北臺灣甚至整個臺灣,可謂是臺灣島內最有特色的街區。舉凡過往傳承至今的米街、茶街、布市街、中藥街、南北貨街、戲館街、醫生街,甚至近年所發展起來的文創、餐飲、劇場、工作坊、博物館、品牌店、複合式空間等等。

本次特展透過「圖說、文本、書寫、顯影、產業、文藝、文創、遊賞」等八個主題內容,帶領觀眾穿越時空來嘻遊大稻埕。

123

圖說大稻埕。

首先於「圖說大稻埕」展區藉由臺北市與大稻埕從1888至1970年代的珍貴古地圖、黑白航空照片、彩色直升機照片等空間史料,來介紹出大稻埕這個位於淡水河河畔,因對位水運與國際貿易所興起的商業市街。在「書寫大稻埕」展區中展出從1895年日治時期、戰後至今,百年來公私部門所曾公開出版過的有關大稻埕、迪化街、貴德街等書籍,或是相關的報章雜誌、研究調查報告、碩博士論文等書寫,來閱讀大稻埕這裡曾有關的庶民文化與時代變遷。另一邊展出的則是「遊賞大稻埕」藉由大稻埕近年所出版的「觀光地圖、文宣摺頁、行旅手札、旅遊專書、走讀散策路線規劃」等展品展現出近年因老街保存、老屋活化、年貨大街、創意街區等政策與活動的帶動下,大稻埕成為國內外遊客的觀光遊賞之處。

123

左/產業大稻埕。右/書寫大稻埕。

而「文本大稻埕」則是利用1860年代至清末1895年間,大稻埕境內相關的古文書(地契)、馬偕博士日記、李春生日記、教堂與廟宇的籤詩、文人雅士的詩詞與文學著作等,來窺見不同時代下,東西方不同的拓墾者、宗教信仰、探險家、傳教士、商旅、文人對大稻埕曾有的文本記事。於放映空間中展出的是「 顯影大稻埕」,利用珍貴舊照片、歷史影音來讓參訪者真實看見大稻埕,內容包括有清末由馬偕博士所拍攝的玻璃底片,日治時期的寫真帖、繪葉書(明信片)、家族老照片,1920至1960年代由臺灣人、日人、歐美人士所攝影存留至今的珍貴黑白影音歷史紀錄片等圖像,來顯影大稻埕,穿越時空遊賞過往曾有過的河岸風光、建築物、騎樓、街景,與大稻埕在地居民的生活時空故事。另外,在展場中藉由「職業別名細圖、火柴盒、包裝紙、算命批單、工商廣告、收據、來往信件、名片、算盤、生產製造工具」等展品來呈現「產業大稻埕」,讓民眾了解到昔日的中藥店、精製茶行、綢緞布莊、米行、南北貨、打鐵店、包裝紙店等傳統產業的林立。

在展區後端的「文藝大稻埕」展出蔡雪溪的「扒龍船」加上與大稻埕相關的歌謠音樂呈現大稻埕的多元文藝樣貌;「文創大稻埕」藉由展示文創商品呈現大稻埕現今的創意發展。同時在展區也增設兩幅大稻埕古地圖拼圖讓民眾可以親自拼湊出大稻埕的過往樣貌。

大稻埕嘻遊記
時間|即日起至05/19(日)
地點|新芳春茶行2樓特展空間

新芳春行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inhongchoon
 

米波茶社

『人的壽命不是天注定』
唐代陸羽《茶經》第六章:六之飲中有云『茶之為飲,發呼神農』又神農本草經一書亦云『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農食經中亦提及: :『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經常喝茶可以長命百歲。
 

123

米波茶社茶道體驗。

米波茶社位於新芳春茶行二樓,除了茶藝茶具品展售外,也推廣茶文化。並經常性接受國內外民眾預約體驗臺灣茶道,泡茶講座分別為初級、中級及高級等內容。

  1. 體驗泡茶 : 現場沖泡選擇兩種特種茶業進行體驗泡茶SOP講述。
  2. 茶類辦識 : 分別為碧螺春、文山包種、清香烏龍茶、凍頂烏龍(熟香烏龍)、鐵觀音、東方美人(白毫烏龍/椪風茶)、紅茶。
  3. 臺灣各種特色茶 : 臺灣各種特色茶產區介紹。
  4. 臺灣特色茶分布圖介紹。
  5. 臺灣特色茶功效講述。
  6. 依據茶葉製作時發酵程度分類講述。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