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本期專題

首屆臺北戲劇獎入圍揭曉 7月7日見證劇場榮耀

No. 301114/05/25

文/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1

入圍六項的四把椅子劇團《太陽》劇照。攝影黃煌智。

臺北市是臺灣表演藝術發展的核心城市,不僅是文化創意的誕生地,更是推動全國表演藝術產業的關鍵力量。「臺北戲劇獎」於113年首創,是臺灣首個針對當代戲劇與音樂劇的專業獎項,旨在肯定與表彰臺灣當代戲劇的卓越表現和創新成就,將為臺北及臺灣表演藝術產業樹立新標竿。

1

入圍六項的四把椅子劇團《太陽》劇照。攝影黃煌智。

第一屆臺北戲劇獎設立十一個獎項,含括作品獎、個人獎及特別貢獻獎。個人獎及作品獎的入圍名單於4月底公布,從73件報名的戲劇、音樂劇作品裡選出26件作品、共58項入圍提名,頒獎典禮將於7月7日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舉行。

1

雙料入圍戲劇類與音樂劇類男演員的楊迦恩。照片提供楊迦恩。

由四把椅子劇團創作的史詩科幻作品《太陽》表現最為亮眼,一舉入圍最佳戲劇、導演、舞台、燈光、聲音、影像設計等六項,成為本屆最大熱門。吳念真以《人間條件一》入圍最佳編劇,金士傑則以持續演出14年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角逐戲劇類最佳男演員。

 

音樂劇部分,由平均年齡未滿35歲的創作團隊「僻室」打造的《我的初戀是頭鹿》,入圍最佳音樂劇與男女主角等多項獎項,成為音樂劇類焦點。金曲歌王許富凱與歌手于子育(琇琴)雙雙以《五木大学—夜の女王櫻子媽媽》入圍,另一話題作品影集式音樂劇《SC驚釀小酒館》亦不負眾望躍上榜單。

1

入圍四項的僻室House Peace《我的初戀是頭鹿》劇照。攝影張震洲。

1

入圍四項的僻室House Peace《我的初戀是頭鹿》劇照。攝影趙紹伯。

本屆最佳戲劇獎入圍作品風格多元,除《太陽》外,還包括融合白色恐怖與布袋戲的《父親母親》、青春輓歌《萬象園》、挖掘歷史與殖民脈絡的《暗夜.腹語.鬼托邦》,以及形式創新的親子展演《小路決定要去遠方》。五齣作品的導演許哲彬、蘇洋徵、孫宇生、高俊耀與洪千涵亦同時入圍最佳導演獎。

 

表彰有觀點及突破的「最佳獨立精神獎」,入圍作品《沙拉殺人事件》、《黃金人生》、《時間就像是從來沒消逝過》、《消失的六期生》與《上身不由己》,從底層生命敘事、身體經驗,到制度批判與性別信仰的張力交會,展現創作者對當代社會的敏銳洞察。

1

入圍最佳編劇獎的導演吳念真。照片提供綠光劇團。

首屆臺北戲劇獎展現出臺灣劇場豐沛的創作能量與多元樣貌,也促進觀眾與劇場之間更深層的對話。透過獎制的推動,臺北不只是劇場作品的孕育地,更正邁向成為亞洲表演藝術重鎮的重要一步。7月7日的頒獎典禮,將是一場屬於劇場創作者與觀眾的共同盛會,邀請大家一同見證臺灣劇場的新時刻。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