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歷史專題

國際藝壇之星塩田千春 創作生涯最大展出-北美館震撼登場

No. 253110/05/25

文╱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攝影╱林冠名

塩田千春
塩田千春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自5月1日起至8月29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本展由日本東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館長片岡真實(Mami Kataoka)策劃,為現今以柏林為基地的知名藝術家塩田千春(Shiota Chiharu)創作生涯至今最大規模且全面性的展覽,除了數件大型裝置,並有雕塑、行為藝術錄像、攝影、素描與舞台設計及其相關圖稿等,邀請觀眾細細體驗藝術家25年來超過100件觸動人心的創作。

塩田千春成長於日本大阪,於京都精華大學美術學院主修油畫,大學時期在澳洲國立大學藝術學院做為交換學生時,開始創作裝置與行為藝術。受到波蘭纖維藝術家瑪格達蓮娜.阿巴卡諾維奇(Magdalena Abakanowicz,1930-2017)啟發,在1996前往德國求學,曾先後受教於行為藝術先驅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1946-)與德國藝術家瑞貝卡. 霍恩(Rebecca

Horn,1944-)。在2001年橫濱三年展開始受到矚目的塩田千春,此後活躍於各大美術館及畫廊,參與許多國際展覽,如雪梨雙年展(2016)、亞洲雙年展(2013)、基輔雙年展(2012)等,更是2015年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的代表藝術家,至今已參與三百場以上的展演活動。

塩田千春的作品以具現無形的回憶、焦慮、幻夢、寂靜而著稱,她探詢普世問題如身分認同、界線、與存在等,觸動觀者深層的情感,使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皆為之著迷。本次展覽以她最為人所知,無數細線纏繞空間或物件的大型裝置為節點,企圖牽引觀者穿越無以名狀的雜緒念想,在她織羅出的維度中展開身心靈的旅程。展覽由一艘艘懸吊半空中、以白線細密纏繞的船列所組成的《去向何方?》(Where are we going?, 2017/2021)揭開序幕,導引觀者踏上探索的路途;隨後《不確定的旅程》(Uncertain Journey, 2016/2021)則以滿佈300平方公尺空間、糾纏交織的紅線表現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狀態,映照出藝術家內心世界;接續的《靜默中》(In Silence, 2002/2021)來自於藝術家童年記憶中一場大火後棄置現場的焦黑鋼琴,千絲萬縷的黑線串起寂靜卻清晰的記憶與感受; 最後《集聚─ 找尋目的地》(Accumulation—Searching for the De- stination,2014/2021),引導觀眾在以紅線懸置空中、層疊遞進的大量行李箱前,遙想人們懷抱著什麼生活想望而遠走他方?

展覽前段的創作歷程區整理藝術家創作的發展與轉變,追溯她如何橫跨繪畫、行為與裝置藝術,進而發展成多方位的創作者。澳洲學習期間,首次用身體投入行為表演創作的《成為畫》(Becoming Painting ,1994),用畫布裹住身體並淋上紅色的瓷漆,嘗試自講究技巧的窠臼中獲得解放;行為藝術裝置作品《從DNA到DNA》(From DNA to DNA,1994)是她首度用線嘗試跳脫二維空間的創作,則是使她感到蛻變重生的轉捩點。德國學習期間,開啟身體表演的多種表現形式,在行為藝術表演《嘗試.回家》(Try and Go Home,1997)中,她赤身爬上斜坡面掘出的洞穴,滾落再爬上去,將無法回家的困境與自身不確定的存在,投射到作品中;而《浴室》(Bathroom,1999)為她第一件採用錄像呈現的行為藝術作品,藉由在浴缸中沖洗滿是污泥的身體,表達「即便清洗也無法抹去的皮膚記憶」。

塩田千春的藝術實踐始終與其自身生命經驗緊密扣合,捕捉身體感知與心理狀態的隱微牽動,以其細膩感性的體察遊走於創作媒材的邊界。移居德國在讓她不斷思考身份認同的問題後,發展出以「皮膚」作為自我身分認同的象徵,因此她將衣物比擬為第二層皮膚,如本次展出的《時空的反射》(Reflection of Space and Time, 2018),以密密麻麻的黑線將白色洋裝與其鏡中的反射重重包覆,到了作品《內與外》(Inside Outside,2008/2021)則以建築工地拾得的廢棄窗戶堆疊出一道牆,反思柏林圍牆倒塌後城市中人事物的轉變,在此可見藝術家進而將牆、門窗視為第三層皮膚的隱喻。當塩田在2017年著手準備本展首站時得知舊疾復發,此期間更加深對靈魂與身體、生與死等命題的思索。《外在化的身體》(Out of My Body,2019/2021)以紅色網狀牛皮連結攤放的手腳青銅鑄模,藉此與身體對話,表達身心碎裂的束縛感。錄像作品《關於靈魂》(About the Soul, 2019)中,藝術家詢問一群德國學童:「靈魂是什麼?靈魂在哪裡?是什麼顏色?動物是否有靈魂?人死後靈魂是否會消逝?」等問題,召喚我們思索存在的奧義。

除了視覺藝術創作,2003年後塩田千春亦跨足表演藝術,陸續為九部歌劇和戲劇表演擔任舞台設計,因此展覽中設有呈現其舞台設計的展區。對她而言,舞台空間與展示作品的美術館是截然不同的語境框架,她特別重視表演者與舞台上裝置彼此的積極關係,以2011年在布魯塞爾皇家鑄幣局劇院首演的歌劇《松風》(Matsukaze)為例,她在舞台上用黑網築起一件跨距達14米,高度10米的巨型裝置,讓舞者們隨著劇情的推展在網上或橫或縱地交錯攀爬。這類舞台設計作品匯聚了導演、表演者、編舞家的多重觀點,為藝術家的空間創作注入更多可能性。

本次展覽環繞著塩田千春藝術生涯長期探索的命題:「不在中的存在」(presence in absence),她不斷使那些不具物理存在,卻在在引動生命的事物和能量無所遁形,展覽副標「顫動的靈魂」即直指藝術家所希冀傳達,這份難以言喻卻洶湧的感受。塩田千春的作品與普世概念的深刻連結,具有引發共鳴的特性,發出一股探問這個世界的重要力量,能伴隨我們在生命旅程中找到自己的解答。北美館特別為本展規劃數場為不同年齡層設計的創作工作坊,活動詳情及報名資訊敬請鎖定北美館官網;其他展覽相關訊息及參觀須知,也歡迎至展覽專屬網頁查詢。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時間丨即日起至8/29(日),每週一休館
地點丨臺北市立美術館1A1B展覽室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