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歷史專題

單一而深刻,簡約而豐富《左伯桃》劇評

No. 263111/03/25

文/張啟豐(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副教授)
圖/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攝影/許斌

12

《左伯桃》演出劇照

「平劇」劇本《左伯桃》是姚一葦先生平生唯一一部京劇劇本,發表於1980年,而首演於今年(2022),為紀念姚先生百歲冥誕的特別製作。四十餘年來,社會丕變、人生丕變,劇場丕變。姚先生在《左伯桃.後記》寫道:「多年以來, 我總想寫一個平劇劇本。」但自謙相關知識不足,缺乏嘗試的勇氣,未敢動筆,直到受高友功先生鼓勵,而又燃起創作慾望,改編左伯桃羊角哀事而成京劇劇本。而此皆肇因於二位先生的討論:「(高先生)認為平劇的形式必要完全保存,所謂創新只能是增加新的劇目,以取代那些觀念陳舊脫離了時代的劇本。」因此,《左伯桃》劇本形式採用京劇既有格式,劇作者也藉該劇傳達其對京劇的看法:「平劇要想不淪為死的劇種,而活在現代人的意識形態裡,便應有新的內涵。」(《我們一同走走看.自序》)於是,有了看起來似乎好像還沒完結的《左伯桃》。

123

《左伯桃》演出劇照

《左伯桃》分四場:〈辭家〉、〈訪友〉、〈遇樵〉、〈雪阻〉。劇演左伯桃聞楚王招賢,辭妻離家,邀好友羊角哀同往,途中遇樵問途,不意為大雪所阻,左伯桃自認才學不如羊角哀,將衣糧付之,自入樹中死,羊角哀孤身赴楚。姚先生寫完劇本,才知道京劇《捨命全交》(一名《羊角哀》)即演此事,由老生、花臉分別扮飾左伯桃與羊角哀(馬連良即曾與裘盛搭檔演出,並留有錄音)。主要情節除了演述二人同赴楚、左伯桃死樹中,並續演羊角哀至楚獲官,厚葬左伯桃,左魂受荊軻魂所逐,托夢羊角哀,羊角哀自刎,敗荊軻魂,終保左墓。若就一般看戲習慣或邏輯而言,《捨命全交》故事堪稱完整,除了左伯桃捨命,觀眾亦既可知羊角哀赴楚之後的情形,最後更可了解羊角哀捨命逐荊軻魂以報左恩,二人先後捨命以全交,頭尾皆具。而《左伯桃》情節至「雪阻」即止,所為為何?其實,該劇所重者,乃藉以「表現一個萬古常存的主題──人的困境」(〈自序〉),強調左伯桃所做的,是當時人類所能找到的唯一辦法──自我犧牲,且認為困境永遠存在,即在今日,同樣需要一人的智慧、勇氣和犧牲。(〈後記〉)壯哉斯言!

123

《左伯桃》演出劇照

據此,《左伯桃》是以左伯桃之選擇與作為,凸顯「人的困境」。如果擴及姚先生古代題材之劇作, 如《申生》、《孫飛虎搶親》⋯⋯等,也都著重探討人的處境/困境,以及選擇/作為,表達劇作者人性(哲學)思考及對生命的關懷。《左伯桃》情節雖然單一,但不單薄,甚且足堪深思、自省,尤其在當今社會狀態及國際局勢之中。作者嘗言,假如有機會演出,譜腔時自可修改;如無機會演出,亦可當作文學作品來閱讀。(〈自序〉)的確,全劇在調整腔調(第二場小生【二黃】改為【娃娃調】)與情節(左贈百兩黃金)後,更合邏輯;由曹復永導演、房國彥舞台設計、林毓宜服裝設計、簡立人燈光設計、趙路加編腔及音樂設計,在張德天(飾左伯桃)、王璽傑(飾羊角哀)、顏雅娟(飾左妻)、王辰鑫(飾樵夫)稱職演出下(不論唱念做表,皆有可觀處),使《左伯桃》的演出文本得以成形,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全劇以白灰黑色調作為視覺元素,不論舞台燈光服裝,均由此開展豐富層次,不僅令人重新體驗簡約之美,更與劇作情境(甚至美學)相呼應!加上古琴、洞簫作為映襯,不論選曲及彈奏,併具文人之致,凸顯全劇意境。雪童舞蹈呈現,雖未同於劇作者設定,但有效展現風雪逼人之勢,頗添戲劇效果。四十餘年來,劇場丕變,戲曲表現手法多元,奼紫嫣紅、光燦奪目,令人目不暇給。在繁花盛放中,《左伯桃》戲曲演出所展現的,不啻以表演為中心,且劇場設計諸元素俱未喧賓,不僅使演出更加出色,亦更完整映襯劇作意境,整體感強、完成度高。究實而言,如果沒有足夠好的劇場設備及技術,並無法達成這樣的演出;而如果沒有具深刻度的美學思考,更無法呈現以有限化無限的美學意境。《左伯桃》劇作意涵及首演,均可令人深思。

▍2022姚一葦先生百歲冥誕紀念演出
平劇《左伯桃》
演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時間|2022/2/26
地點|國立臺灣戲曲中心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