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文化快遞商標

Menu

歷史專題

疫情之下 劇場觀演與創作新思維

No. 254110/06/23

文╱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島嶼酒吧—如果雲知道(無碼)》©蔡耀徵
《島嶼酒吧—如果雲知道(無碼)》©蔡耀徵

2020年起,臺灣及全球各地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持續影響,不僅改變人們原有的生活樣貌,也為各產業型態帶來不同程度的變化。在疫情之下,表演藝術產業配合防疫的各項措施,劇場須暫時關閉,各項演出取消,遭遇直接而嚴重的衝擊。然而此一衝擊,也使場館經營者及藝術工作者重新思考表演藝術的未來,如何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如何讓藝術家的創作發想不間斷?又如何讓民眾繼續感受舞台上的想像與劇場的美好?

在去年疫情升溫期間,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正籌備規劃各項活動,配合防疫政策,開始與創作者們一起發想各種傳遞方式和介面作為對策,在虛擬與現場、在地與國際、個人與公共、過去與現下、這裡與那裡之間,透過運用虛實整合、線上化、數位化、活用劇場空間等方式,於臺北藝術節、亞當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 Asia Discovers Asia Meeting for Contemporary Performance,ADAM)等活動中一一執行,逐步累積疫期階段表演藝術的應對作法及新模式。

「劇場受疫情影響而進入非常時期,全球各地大量演出在做線上直播,現場表演的價值正被重新檢視,疫情過後,如果劇場消失,會是很遺憾的事。」因此,2020年臺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特別規劃系列單元「疫起策畫 Pandemic Program」,包含5檔國際合作的節目,採用融合線上線下的方式呈現演出,回應疫情帶來時間、空間與行為的諸多限制,希望使「劇場」繼續作為人與人聚集與相會的重要場所。

這些節目中,享譽歐洲的菲律賓編舞家伊薩・江森(Eisa Jocson)帶來《馬尼拉動物園》(Manila Zoo – work-in-pandemic-showing),演出方式是在劇場內進行線上直播,伊薩和4位藝術家扮演動物及迪士尼樂園的動物表演者,邀請鏡頭前的觀眾與他們在遠端相會,一起思考勞動與階級、隔離與受困、人與動物的權力關係。伊薩表示,動物園和劇場基本上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觀看」某物,就像看表演或一隻獅子,而「被觀看」的舉動也是同時存在。透過直播,觀眾進劇場觀看直播投影,螢幕裡的表演者,同時也回看在漆黑劇場的觀眾。

另外,旅法藝術家林人中策劃《島嶼酒吧:如果雲知道(無碼)》(Is(o)Land Bar:Single take (Cloudy)),結合參與式、雲端與直播,是一場遊走在虛擬與真實之間的演出。林人中以自己在法國超過50天封鎖禁足的親身體驗,把劇場打造成一個具有酒吧氛圍的空間,邀請12位藝術家在線上演出,觀眾不是坐在家裡和藝術家連線,而是走進劇場親身參與,透過螢幕和藝術家聊天,分享或交換生命故事,一同進入雲端世界。

在2020年亞當計畫中,各國藝術家因防疫而無法來臺灣,故轉型成為「網路藝術計畫」,主題是「萬事互相效力An Internet of Things」,策展人林人中表示,想要討論環境與生態的危機時刻,各樣事物如何匯聚、聯絡與溝通,如何更積極的行動跟回應。本屆活動包含三大系列「FW:牆壁地板視窗動作」、「TBC:預演未來工作坊」、「我的瀏覽記錄」,透過網路工具和平台,邀集45位亞太與歐洲藝術家齊聚線上,突破地理空間、時差等因素,以「網路」作為創作核心,將網路視窗作為表演空間,探討展演藝術、國際交流的線上呈現。

近期,疫情日趨嚴峻,升級第三級警戒的情況下,藝文界再度面臨演出取消或延期的衝擊。面對此局勢,北藝中心以去年積累的線上與數位演出經驗為基礎,進一步把數位概念及工具導入節目製作流程,逐步推動數位轉型作為因應,方向包含「創作數位化」、「觀演數位化」及「推廣育成數位化」,而在疫情過後,也將以實體、數位並行的方式,打造各種類型的演出,目標是維繫劇場的角色,使藝術家創作不間斷,民眾也能持續參與藝文活動。

創作數位化方面,北藝中心鼓勵創作者發揮創意,並與藝術團隊一同思考節目製作內容,重新調整作品,使有機會以虛實整合或線上方式呈現,又或透過對不同技術的探索,開發新的演出可能。觀演數位化方面,將善用自媒體及網路媒體,打造線上劇場,以演出錄影播放或同步直播的方式,運用VR、AR等科技或不同的紀錄媒材等,讓觀眾可以不受限制,持續在雲端欣賞精彩作品。推廣育成數位化方面,透過線上駐地、論壇等多元方式,連結在地及國際藝術家,分享數位轉型的實踐,並創造各種創作與交流的機會。

因疫情不可預測,表演藝術的數位轉型,除了可以為各種突發狀況預做準備,也能激發藝術家的創作思維,發展各種數位化、線上化或虛實結合的觀演模式,帶來更多元而豐富的作品,像今年各國藝術節紛紛選擇轉型線上演出或融合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辦,如墨爾本藝穗節、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溫哥華國際兒童藝術節等,線上劇場成為國際表演藝術產業的趨勢,也是廣大民眾欣賞演出的一種途徑。

疫情改變著臺灣及世界的動向,也為表演藝術產業帶來巨大影響,但這場藝術及社會的危機卻也是轉機,促使反省表演藝術的構成、生產與意義價值。北藝中心在疫情期間積極探索表演藝術的演繹形式、現場參與及科技運用,擴大既有的藝術關係網路,又支持在地藝術發展和實驗的需求,並將進一步推動創作、觀演及育成的數位化,希望創造劇場的永續,讓民眾能享受不一樣的劇場體驗,看見更多臺灣的創意能量。

回頂部